流水线上的春天(下)(184)

流水线上的春天(下)

电话那头响了三声就被接起。"您好,这里是素缕工作室。"一个年轻女声礼貌地说。

刘桂芳握紧手机,手心渗出汗水:"您好,我是...是林小姐介绍来应聘样衣师的。"

"哦!您就是林姐说的那位老师傅吧?"对方声音立刻热情起来,"明天上午十点能来面试吗?地址我发您短信。"

挂断电话,刘桂芳站在公交站台前发愣。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没有尽头的路。脸颊上的伤口已经结痂,微微发痒。她伸手摸了摸,想起王丽表妹领奖时得意的笑容,想起那台突然坏掉的缝纫机,想起自己被迫用手针完成的粗糙针脚。

手机震动,收到一条短信:"淮海中路127号3楼,素缕工作室,明天10点。请带作品。"

作品?刘桂芳苦笑。她十年来的"作品"都在服装厂的仓库里,贴着别人的标签运往世界各地。唯一能算作品的,恐怕只有昨晚熬夜完成的那件参赛样衣——此刻正躺在垃圾桶里,被张建军摔得皱皱巴巴。

回到家时已近九点。屋内静悄悄的,孩子们应该已经在王阿姨家睡了。餐桌上留着冷掉的饭菜和一张字条:"饭在桌上,孩子在我这,别来找。"张建军的字迹潦草得像在发脾气。

刘桂芳没胃口,轻手轻脚地收拾了几件换洗衣物和洗漱用品。从床底下拖出一个小铁盒,里面是她这些年偷偷攒下的私房钱——总共2476元,全是加班费和偶尔接私活挣的。她数出500元放进钱包,其余的原样放回。

王阿姨开门时一脸担忧:"桂芳啊,建军下午把孩子送来,脸色难看得很...你们吵架了?"

"麻烦您了王阿姨。"刘桂芳勉强笑笑,"这两天我可能要加班,孩子们先住您这,钱我明天给您。"

小雨和小强挤在王阿姨家的小床上睡得正香。刘桂芳蹲在床边,轻轻抚摸孩子们的头发。小雨的眼角还挂着泪痕,想必睡前哭过。她俯身亲了亲两个孩子,悄悄退出了房间。

清晨五点,刘桂芳就醒了。王阿姨家的沙发太短,她蜷着腿睡了一夜,腰酸背痛。轻手轻脚地洗漱完毕,她从垃圾桶里翻出那件被丢弃的样衣,小心地熨平褶皱,修补了几处脱线的部位。

七点半,孩子们揉着眼睛起床时,她已经准备好了豆浆和包子。

"妈妈!"小强扑进她怀里,"爸爸说你不会回来了..."

"胡说。"刘桂芳搂紧儿子,"妈妈永远都会回来。"她转向女儿,"小雨,今天放学直接来王阿姨家,妈妈晚上...可能会晚点回来。"

"你要去哪?"小雨敏感地问,六岁的孩子眼神清澈得让人心疼。

"妈妈去找一个新工作。"刘桂芳整理着女儿的衣领,"如果成功了,就能给小雨报舞蹈班,给小强买新球鞋。"

"我不要新球鞋!"小强突然大声说,"我要妈妈回家!"

刘桂芳鼻子一酸,把两个孩子搂在怀里:"妈妈答应你们,不管多晚都会回来。"

淮海中路的高楼大厦让刘桂芳感到眩晕。她穿着最体面的藏青色外套——五年前结婚时买的,已经有些褪色——站在"素缕工作室"的玻璃门前,紧张得手心冒汗。

推门进去,迎面是一面绿植墙和简约的前台。一个扎着马尾的年轻女孩抬头微笑:"您好,有预约吗?"

"我...我是来应聘样衣师的,林小姐介绍..."

"哦!您就是刘女士吧?"女孩站起身,"林姐交代过了,请跟我来。"

工作室比想象中宽敞明亮。开放式空间被分成几个区域:设计区摆满电脑和图纸,打样区排列着高端缝纫设备,成衣区挂着几十套精致服装。十几个年轻人忙碌着,没人抬头看这个局促的中年妇女。

马尾女孩把她带到一间小会议室:"请稍等,苏总监马上来。"

刘桂芳小心翼翼地把装着样衣的布袋放在腿上,挺直腰背坐着。墙上挂着的时装杂志封面都是她不认识的外国模特,个个瘦得像竹竿,穿着奇形怪状的衣服。

门开了,一个四十多岁、梳着利落短发的女人走进来,身后跟着林小姐。

"刘桂芳是吧?我是苏雯,素缕的设计总监。"女人在她对面坐下,目光锐利,"林琳说你手艺不错,但我需要看到真本事。"

林小姐——现在知道叫林琳了——对刘桂芳鼓励地笑笑。

刘桂芳颤抖着手取出那件样衣,平铺在桌上:"这是我...昨天做的参赛作品。"

苏雯拿起衣服,翻看内衬和缝线,表情渐渐严肃:"这是你独立完成的?没有别人帮忙?"

"是的。"刘桂芳声音很轻,"从裁剪到缝制,都是我一个人。"

"知道吗,"苏雯突然说,"这件衣服的设计图我看过,是今年Zara秋冬新款的概念版,市面上还没流通。你能凭一张图就做成这样..."

林琳插话:"苏姐,我说过她在服装厂干了十年,基本功扎实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