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二十四节气

而还不等他纠结古人是否知道地球自转的原理。

他突然就想到,貌似这个时节好像还未出现二十四节气。

不对,应该是说,完整的历法,并未出现。

想到这里,张时安忍不住呼吸急促,脸色涨得通红。

那是一种,他好像知道,自己的机遇要出现了。

要问,二十四节气和春节的发明者是谁?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那位牛人叫做落下闳。

对方,算是二十四节气和春节的发明者。

他通过《太初历》的制定,使二者从观测经验升华为科学制度,奠定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核心框架。

春节和二十四节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他既是发明者,也是奠基人。

这样一位牛人,留下来的历法,已经有开端,但还未完善。

现在的立法还有很大的漏洞,如果张时安能够补全历法,不说名垂千古,起码流芳百世不是问题。

要知道,那位牛人的故事,要不是他跟着导师,见多识广。

还真不一定能够清楚这其中的典故,毕竟一般人,很少能够注意到,这方面的大佬对人类的贡献。

落下闳这位大佬出生在秦汉那个久远的年代,岁月的流转竟如盲盒般捉摸不定。

秦始皇一声令下,将十月定为新年伊始;刘邦夺得天下后,又任性改元,把新年挪到了十一月。

这可苦了百姓,《史记》中就曾记载,田间老农刚把秧苗插进泥里,官府却突然敲锣宣告:

“各位乡亲注意啦,此刻起便是新年三月!”

气得老农直跺脚,哀叹道:“我这秧苗刚种下,咋就换季节了呢?”

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四川阆中有个被邻里视为“怪老头”的落下闳,每日在家门口摆弄着竹竿测量日影。

邻居们纷纷投来异样目光,还打趣他:“老落啊,你摆弄这些棍子,难道还能当饭吃?”

落下闳却只是神秘一笑,心中怀揣着一个宏大愿景——找到让全天下人都能精准种地的法子。

彼时,汉武帝也被这连年出错的历法折腾得焦头烂额。

公元前 104 年,一场堪称天文界“华山论剑”的盛事拉开帷幕。

朝廷广召贤才,司马迁、公孙庆等 18 位顶尖专家齐聚一堂。

谁也未曾料到,最终脱颖而出的竟是这位毫无官衔的四川老汉。

司马迁在书中不无钦佩地写道,落下闳提出的浑天说,如一声惊雷,镇住了在场所有人。

要知道,那个时代,“天圆地方”还是主流观念。

落下闳却凭借扎实的观测数据,大胆断言:

地是圆的!还指着月食时地上的影子佐证,令人惊叹不已。

不仅如此,他以竹片为材,巧手制成类似古代哈勃望远镜的浑天仪,直观呈现天体运行奥秘。

汉武帝见状,当场拍板:“就按您说的办!”

这场历法改革,影响深远。

其一,正月过大年的习俗自此固定,春节如同有了正式“身份证”。

传承千年,成为华夏儿女心中最温暖的团圆符号;

其二,24 节气的摸索版应运而生,它就像一本精准的种植说明书。

交到农民手中,从此农事活动依时而动。

春种秋收,井然有序;

其三,闰月系统横空出世,巧妙化解了地球公转周期与纪年之间“四年多一天”的世纪难题。

让时间的齿轮咬合得严丝合缝;

其四,甲子纪元登场,仿佛给漫漫时间长河安上了“GPS 定位”,历史的脉络在这精准的刻度下愈发清晰。

更神奇的是,落下闳还留下一则惊世预言:

“800 年后,历差 1 日,自有圣人尽之。”

果不其然,到了唐朝,司天监发现每年历法确有微小误差,这般精准预判,堪比现代原子钟的精密。

汉武帝欲封落下闳高官厚禄,他却淡然推辞:

“陛下,我还是回家教娃娃看星星吧。”

据《华阳国志》记载,他回到阆中,开启天文补习班,培养出张衡、祖冲之等一众青史留名的天文学巨匠。

当地人至今还流传着,袁天罡能推演《推背图》,正是得了祖师爷落下闳的秘籍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