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崔家除了在京城做官的大房崔承恩,凭借崔家织坊和丝绸生意做成渝州首富的二房崔承平,还有另外两房兄弟。
原本崔家老太爷在世时,是希望他们兄弟三人互相照应,一起打理崔家的产业。
谁知越到后面,他越发现老三和老四不堪大用,一个爱偷奸耍滑,一个懦弱无能,于是老太爷提前分了家,将大部分生意交给了次子崔成平。
果然,老太爷去世后,老二崔承平将崔家织坊越做越好,还靠着绸缎庄打通了海外的商路,成为渝州乃至整个中原远近闻名的金字招牌。
而另外两个兄弟崔承理和崔承学根本没有做生意的能力,很快就把手上的祖产败光,只能到二哥这里来卖惨哭穷,分到几处赚钱的织坊和绸缎庄做东家,十几年来油水也捞了不少。
此时,三叔崔承理穿着上好的杭绸紫袍走进花厅大门,可惜身体过于圆润,将昂贵的布料撑得岌岌可危。
许念远远看着,这位崔家三老爷好似强行套进锦衣里的毛线球,走路都得小心点,不然那身金装就撑破了。
而这颗富贵球的身后,偏跟着条细长棍儿,画面看起来颇为滑稽。
四叔崔承学年轻时爱流连花街柳巷,结果亏空了身子,人看起来又黄又瘦,偏又爱穿红衣,若不知道是崔家四老爷,旁人会以为他是在戏台唱猴戏的。
不过跟在两位老爷身后的公子,看起来倒还像那么点倜傥公子的模样。
三房家的长子崔杭,考了两次乡试都没中,靠着家里的银子在本县捐了个县丞小官,走起路来趾高气扬,颇有官老爷的架子。
四房家没有嫡子,只有一位庶子崔明,此人善于察言观色,很快就得到父亲的喜爱,将四房手里的几处织坊管理都交给了他。
相比起其他人的嚣张跋扈,崔明的性格更为谨慎谦和,进花厅后也是他第一个向孟氏等人行礼。
而另外三人则俨然把这里当了自己家,随意点了个头就坐了下来。
孟娴之本就为家里的事忧心,没想到怕什么还来什么,见这几个煞星进了门,连忙将眼泪擦干,强行挤出笑脸道:“两位叔叔怎么现在过来了?”
崔承理撩起眼皮道:“听说二姑娘前两日跳了湖,咱们做叔叔的,总得来看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