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徐文远看着李密,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李密此时面临着重要的抉择,于是说道:“老夫既然受到您如此优厚的礼遇,怎敢不把心里话都说出来呢!如今之势,将军您应当有所谋划。不知将军您的志向是要做伊尹、霍光那样的人,继续辅助君王(指杨侗),延续皇室,扶持风雨飘摇的朝局吗?若是如此,老夫如今虽然已年迈,不再有太多的精力,但仍然愿意凭借自己的一颗忠心与所学的知识,尽力为将军出谋划策;可要是将军您想做王莽、董卓那样的人,趁着国家处于危难之际,谋取一己私利,那老夫就实在是无能为力了,也无法在将军身边效力了!”
李密听后,连忙附身叩头,诚恳地说道:“近日我刚刚接受朝廷的命令,位居上公,这既是朝廷对我的信任,也是赋予我的一份责任。我深知如今的朝廷正面临着巨大的危难,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李密虽不才,但希望能够竭尽自己的平庸之才,匡扶救助国家的危难,拯救苍生,这便是我原本的心志啊。”
徐文远微微颔首,说道:“将军您身为名臣之子,本应在朝中为国家效力,却因时势所迫,落到如今这个地步。如今将军若能够迷途知返,重新回到匡扶朝廷的道路上来,还是可以成为一名忠义之臣的,日后亦能为后世所铭记。否则,即便您一时成就一番霸业,也会在历史上留下骂名啊!”
此时,想到王世充杀害了元文都等人,东都局势发生了更加复杂的变化。李密意识到事情愈发棘手,他明白自己之前的计划可能已经无法实现,于是又向徐文远询问计策。
徐文远看着李密,缓缓说道:“王世充也是老夫的门生,老夫对这个人还算有些了解。他生性残忍偏狭,野心勃勃。如今他已经借着这个乱世的形势,发展起自己的势力,必定还有着别的图谋。将军您若是还想实现之前的计划,恐怕是行不通的了。如今首要之事,便是要以实力为后盾,先打败王世充,消除这个强劲的对手,才能有资本再考虑其他,否则,恐怕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李密听后,心中大为诧异,不禁感慨道:“开始我以为先生是儒生,只专注于学问之道,或许不太懂时事的变化。然而今日一番交谈,我才知道原来先生依然对当今的局势看得如此透彻,竟然能坐在这里决断大事,实在是英明啊!”
此后,李密尊徐文远为军师,参与瓦岗军军事决策和战略规划,徐文远凭借他的学识和智慧,为李密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建议和策略,对李密日后的军事行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七月十六日,长安城又有新令实施,唐高祖李渊下诏废除隋代的皇帝离宫与行幸之处。这一举措是唐高祖对隋炀帝时期政事的一种纠正。唐高祖认为,隋炀帝巡幸无度、穷兵黩武和滥用民力,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因此,他决定废除隋代的离宫游幸之所,以节省民力和资源,同时也是为了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这一重大决策,对当时以及后来的唐朝产生了深远且多维度的影响。
于当时而言,这一举措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在资源方面,隋朝时隋炀帝营建了众多豪华的离宫,其建造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各地征集的能工巧匠、民夫劳工数量不计其数,无数的木材、石材、珍稀材料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这些资源的过度消耗使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许多地方变得贫瘠荒芜。唐高祖废除隋代的皇帝离宫与行幸之处,使得大量原本被用于营建和维护离宫的资源得以释放。这些资源可以被重新分配到更急需的地方,比如用于恢复农业生产、修建水利设施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项目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的经济负担,稳定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秩序。
在民众生活方面,隋炀帝喜好巡游,每到一处都要大张旗鼓地准备行宫、安排仪仗、征集物资。这期间,百姓们不仅要提供大量物资,还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劳役,很多人因此被迫离开家园,背井离乡。他的穷兵黩武也使得大量青壮年男性被征入伍,无数家庭因此破碎,农田荒废。废除离宫游幸之所意味着百姓们不再被这些劳役所困扰,能够回归正常的生活生产。男子可以安心耕种土地,女子可以纺织持家,社会人口结构逐渐恢复平衡,百姓的生活也慢慢走向安定。
从政治层面来看,这一举措彰显了唐高祖李渊对隋朝灭亡教训的深刻汲取。隋炀帝时期的种种失政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他的奢侈、暴虐让百姓对其统治心灰意冷,各地纷纷爆发起义。李渊深知如果不做出改变,唐朝或将重蹈隋朝覆辙。废除离宫游幸之所这一举措向天下表明,唐朝将以隋朝为鉴,实行更加务实、以民为本的统治政策。
这一积极的信号赢得了许多对隋朝失望的官员、将领和百姓的支持,巩固了唐朝初建的政权根基,稳定了人心,为唐朝后续的发展营造了较为有利的政治环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