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唐王李渊唯恐李密进驻洛阳城,假意救援东都疯狂扩张领地

唐朝建立后,郑元璹以其机智和谋略,成功完成了五次出使远方国家的使命,而不辱君命。突厥起兵侵犯山西太原,郑元璹被唐高祖遣出使突厥,成功劝退匈奴,后因突厥内乱被扣留,直到高祖与突厥和亲才被放还。

郑元璹在突厥被扣期间,面对满山遍野的突厥铁骑,单刀赴会,深入敌丛,展现了非凡的外交智慧和勇气。他不仅在道义上令突厥无言,还对颉利可汗晓以利害,劝其早收兵马,遣使和好,最终带兵回去,消除了边境隐患。

唐高祖曾慰劳元璹说:“卿在虏庭,累载拘系,苏武弗之过也。”这是极高的赞誉,说明郑元璹的外交才能和勇气堪比历史上的苏武和张骞。

郑元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也是一位深谙治军之法的将领。他的事迹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此次郑元璹作为唐王政权的代表人物,被委以重任,从商州出发,前去征讨南阳。商州和洛州是李渊势力范围内比较靠近南阳的战略据点。

原著小说网

商州是今日的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商州在北魏时属洛州,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改洛州置,因处古商於之地得名。其治所设在今陕西商州市。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上洛郡,这一变化对商州的名称和行政区划产生了重要影响。今日的商州是商洛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商州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也是现代陕西乃至全国重要的地区之一。

在出兵之前,郑元璹积极筹备粮草、兵器等物资。他从当地的仓库中调配了大量的粮食,包括粟米、小麦等,并且组织工匠打造和修理兵器,如刀剑、弓箭和攻城器具等。同时,他还挑选了士兵,除了从本地招募的勇猛战士外,还有从关中调来的部分精锐部队。这些士兵经过简单的训练后,集结在商州和洛州(洛阳)附近。

南阳位于商州的南方,两地相距约300公里。

郑元暃率领军队从商州出发后,沿着丹水等河流的河谷地带向南进军。这条路线相对比较隐蔽,并且可以借助河流解决部分饮水和运输问题。在行军过程中,郑元暃的军队遇到了一些隋朝地方守军的抵抗。

在接近南阳时,附近的一些小城池,守军试图阻止唐军的推进。郑元暃采用了先礼后兵的策略,先派人劝降,遭到拒绝后便发动强攻。他的军队利用攻城器具,如云梯等攀爬城墙,同时派遣弓箭手在城下掩护。经过激烈的战斗,唐军逐渐攻克了这些小城池。

最终,郑元暃成功地攻取了南阳。南阳的攻克为唐军在南方的进一步扩张打开了局面。李渊的势力开始向南延伸,并且在南阳地区建立了有效的统治秩序。郑元暃在南阳进行了安抚百姓、征集物资等活动,并且将南阳作为进一步向南进攻的基地。

另一路唐军在马元规的率领下,也是从商洛出发,距安陆约二百公里。马元规大军迅速南下,攻占安陆后,以安陆为大本营,开始步步为营,消除安陆周边的隋朝势力。

之后,马元规继续率领军队向荆州方向推进。荆州位于安陆的西南方向,两地相距大约二百九十公里。

在行军过程中,马元规的军队沿着汉水前行。由于汉水的水路运输较为便利,马元规利用船只运输粮草和士兵。然而,隋军在汉水的一些渡口和据点设防,在行军途中隋朝将领率领的地方军队不时阻击和骚扰唐军。马元规果断指挥军队进行强渡作战,他的士兵乘坐小船,在盾牌的掩护下,逐渐突破了隋军的防线。

到达荆州城下后,马元规再次面临巨大的挑战。荆州城城墙高大坚固,且城内守军众多。马元规首先对荆州城进行了侦察,了解城墙的结构、守军的数量和分布等情况。然后他采用了长期围困与突然袭击相结合的战术。他将一部分军队留在城外负责围困,切断荆州城与外界的联系,使城内的守军无法得到外部的补给。

同时,他带领另一部分精锐部队,在一个夜晚对荆州城的薄弱点位发动突然袭击。他们利用云梯和攻城车攀爬城墙,经过激烈的战斗,突破了荆州城的防线。城内的守军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还是被马元规的军队击败。

马元规成功攻取安陆和荆州后,迅速稳定了当地的局势。他在当地采取了减轻赋税、安抚百姓的政策,得到了当地的民心支持。同时,他还整顿了当地的军队,将一部分荆州当地的士兵纳入自己的麾下。

南阳、安陆、荆州等地区的攻克和占领,使得李渊的势力在南方进一步壮大,为后续对其他地区的征战奠定了良好的军事基础。

联盟电子书屋

再说身在金镛城中的李密,得知唐军如今南下得此大胜,在想到唐王李渊这位老大哥派遣两个儿子不断地滋扰自己攻打东都的计划,恨得牙根直痒痒。

但是,李密在内心只怪自己命运不济,前有隋军拥兵自固,后有李渊伺机下手?面对唐王李渊的“老谋深算”,李密暂时还看不透唐军是要直取江都,还是另有算盘?

读友们且拭目以待,看一代枭雄李密能否在这乱世之中寻得转机,我们下章将接着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