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府兵来报,说是平凉留守张隆前来投靠。
隋朝平凉是今天甘肃省平凉市的一部分,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是陕甘宁交汇几何中心“金三角”。平凉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和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平凉属原州,隋朝大业初年又废州置郡,改属平凉郡。
平凉不仅在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在今天依然是甘肃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平凉留守张隆前来投靠李渊,主要原因也和平凉地区处于较为复杂的地理位置有关,而且当时周边有许多割据势力。投靠李渊后,张隆可以借助李渊的军事力量来抵御来自其他势力的威胁,更好地治理平凉地区,保护好郡内百姓。
当张隆踏入长安城时,他看到城中虽然战火痕迹犹存,但百姓们却对唐王李渊非常拥护。他来到李渊的府邸。
李渊早已在府堂等候,看到张隆到来,赶忙起身迎接,含笑说道:“张大人一路劳苦,此次你能前来,真是我唐军的一大幸事啊。”
张隆见李渊如此谦卑,忙跪倒行礼,说:“唐王您顺应天命,心怀仁义,故而愿归附于您,日后愿为唐王效犬马之劳。”
李渊边扶起张隆,边说道:“好,张大人既来,我定不会亏待。如今天下大乱,正是用人之际,我任命你为朝请大夫,兼授右一军头。希望将军能在我麾下发挥所长。”
张隆心中一阵激动,他知道这是自己新的起点。“多谢将军厚爱,末将定当竭尽全力。”
从时局来看,在这风云突变的时代,李渊攻陷长安后,已经站在了一个极为关键的位置上。张隆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选择归附李渊是他审时度势后的决定。
而李渊也需要像张隆这样有地盘、有影响力的隋朝旧部来归顺扩充自己的力量,同时,平凉郡地处西北要冲,东接长安,西连西域,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这样不费一兵一卒的得来,不正像天上掉落的馅饼吗?这一事件也标志着在隋末复杂的政治格局下,众多势力开始向李渊政权靠拢,为李渊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李渊刚安置好张隆,有驿卒来报,称前往招抚山南地区的李孝恭击败了朱粲。
李孝恭是唐朝初期的杰出将领和宗室成员,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唐朝统一大业的重大贡献而闻名,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孝恭是唐王李渊堂弟李安的侄子,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专注于兵书和武艺,立志为国家效力。
李孝恭被任命为山南道招慰大使,率领军队攻下巴蜀地区,平定当地的叛乱。他后来又在平定萧铣、辅公祏等割据势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唐朝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李孝恭死后,被追赠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谥号“元”,显示了他在唐朝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人们对他的尊敬。
山南地区指的是中国唐代的一个道,其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秦巴山区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包括了现在的陕西南部、重庆、四川东部、湖北西部等地区。
在唐代,“道”是一个行政区域的名称,相当于现在的省份。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变革,唐初沿袭隋朝的州郡县制,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二月,唐并全国的州县为省,将全国分为十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废郡为州,故每道各辖若干州。
朱粲,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过。他在隋末出身于小吏,在跟随隋军征讨长白山农民起义军时逃亡,后聚众作乱,号称“可达寒贼”,自称迦楼罗王,拥有部众十万多人,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他后来攻占南阳(今河南南阳),自号楚帝,其部队以残暴着称,在南阳被隋军击败后,朱粲选择逃往山南地区继续作乱。在九月,朱粲看李密势力逐渐扩大,便派使者前去归降李密,李密任命朱粲为扬州总管、邓公。
朱粲被历史学者广泛批评,他以残暴的行为和食人的传说而臭名昭着,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恶劣记录。朱粲的军队以劫掠为生,缺乏稳定的根基和民心支持。在粮食短缺时,他甚至强夺婴儿和妇女作为军粮,这种残暴行为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和反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孝恭被唐王任命为山南道招慰大使,肩负起经略巴蜀地区这一重任。巴蜀地区地势险要,局势复杂多变,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李孝恭初到此地,面对的首要对手便是朱粲的军队。
朱粲的部队在当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苦不堪言。李孝恭深知,要想稳定巴蜀局势,必须先解决朱粲这个大患。
不久,两军在一片开阔的谷地中相遇。朱粲的军队人数众多,且个个装备精良。然而,李孝恭并不畏惧,他仔细观察了敌军的布阵,心中暗自谋划。
“传令下去,全军将士听我号令,今日定要击破敌军!”李孝恭站在高处,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大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