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唐公李渊变唐王,直接安排隋炀帝杨广退二线

在众人的拥戴下,李渊被封立为唐王,这是他在隋朝末年获得的最高封号,标志着他在当时政治格局中的崇高地位。同时还身兼多个要职:

兼任大丞相,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

小主,

兼任尚书令,作为尚书省的最高官员,主要负责行政事务,其权力相当于宰相。

兼任持天子符节,拥有代表皇帝行使权力的符节,是皇帝权力的象征。

兼任假黄钺,行使皇帝对军队管的理指挥权,李渊在必要时可代表皇帝征讨敌人。

兼任大都督,作为军事上的最高官吏,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李渊负责统领军队、指挥军事行动、负责边防。

兼任都督内外诸军事,这一职位使李渊能够总揽全国的军事事务。

兼任总录万机,相当于现如今国家总理,李渊被授权总揽所有国家行政事务。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李渊被拥立为唐王且身兼数职,将国家大权集于一身的状况,实属罕见。然而,在隋朝末年群雄割据、各自为王的特定环境中,他的多重身份不但彰显了当时政治局势的错综复杂,更进一步凸显了李渊作为领袖所具有的智慧与谋略。特别是他立代王杨侑为帝这一举措,绝对是明智之举,为他成功赢得了更多的政治资源,极为合理地获取了政治层面的支持。

在合法合规地被拥立为唐王之后,李渊将武德殿设为大丞相府,并安排官吏处理各类政事。当然,他是不会忘记那些自晋城起兵,一路陪伴他出生入死、历经艰险、共同奋斗并最终成功入驻长安的亲戚与老弟兄们。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李渊与裴寂等人共同草拟了详尽的人事任免命令。尽管尚不清楚这些命令是否已得到新皇帝杨侑的审阅,但他依然果断地盖上大印,并在朝堂上当众宣布了这些重要的任免决定。

李建成被立为唐国世子。

李世民被封为京兆尹,并改封秦国公。

李元吉被封为齐国公。

接下来是裴寂,除了李渊的儿子们之外,裴寂的名字被放在人事任免名单的首位。李渊后来曾对裴寂说:“我能有今日,都是您的功劳。”可见二人关系非同一般。

裴寂被任命为长史,负责协助李渊处理地方的行政事务,监督和管理地方的财政、司法、军事等方面的工作。

刘文静作为起义的重要策划者和执行者,任命为司马(在唐朝,司马的地位非常高,他们通常是皇帝的亲信和心腹,具有极高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投靠而来的隋朝宫廷前考功郎中窦威补任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参与制定朝廷典制。

前尚书左丞李纲被任命为相府司录。

39文学网

殷开山主动献城归附,被任命为大将军府掾,成为李渊的得力助手。

李渊在大丞相府任命了众多亲信和功臣,以此强化自身的统治实力。他借助这些亲信与功臣的辅佐,并且重用那些投靠而来的隋朝官员名仕,从而稳定了人心。凭借这些举措,李渊成功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为下一步称帝奠定了坚实根基。

唐公李渊成功进驻长安城,升级为位高权重的唐王,分封功臣名将,那么他会安于现状、固步不前吗?我们的高祖李渊绝对不会在此时止步。

那么接下来的历史车轮会朝着什么方向前行呢?我们下章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