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推断,窦氏劝谏之时只有六、七岁。窦氏是宇文邕的外甥女,自幼受到宇文邕的喜爱,并被养在宫中。宇文邕为了政治联盟,迎娶了突厥公主阿史那氏为皇后,婚后两人之间关系并不融洽。
窦氏看在眼里,估计也在心疼同为女人、又远嫁他乡的舅妈阿史那氏。
于是,窦氏瞅准机会,对皇帝舅舅进行了劝谏。在劝谏时,她并没有直接表达内心的想法,而是提高了政治站位,以长远格局告诉老舅:“老舅,您作为皇帝应以天下苍生为念,要亲近身为皇后的突厥舅妈,以稳定与突厥的关系。”
宇文邕听后,竟欣然接受了小丫头的劝谏,开始改善与突厥皇后的关系,这一举动对北周与突厥的联盟产生了积极影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元584年,正是二八佳人之年华的窦氏嫁给李渊。窦氏嫁给李渊后,共生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而女儿则嫁给了柴绍。
柴绍(588年—638年),字嗣昌,是唐朝初年的着名将领,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以其英勇善战和忠诚着称,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习武,性格刚烈正直。他曾任隋朝太子千牛备身,主要任务是保护元德太子。
柴绍在李渊起兵反隋时,迅速响应,成为李渊麾下的重要将领,参与了攻克长安等关键战役。唐朝建立后,柴绍随秦王李世民出征,参与了平定薛举父子、击溃刘武周、攻灭王世充和窦建德等战役,屡立战功,被封为霍国公。在西汉时期,霍国公通常指的是霍去病。霍去病是西汉时期的一位着名将领,以其在对抗匈奴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而闻名,柴绍以英勇善战着称,故被封为霍国公。
柴绍不仅勇猛善战,而且机智勇敢,善于把握时机。在战斗中,他能够灵活应对敌情,迅速作出决策。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得到了唐朝朝廷的高度认可。柴绍于贞观十二年(638年)病逝,享年51岁。他去世后,被追赠为荆州都督,谥号为“襄”,这也体现了他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地位。
时隔十五年后,公元599年,窦氏三十,第二个儿子李世民降临人世。
很多史书如《后唐书》等都将李世民出生时描述为“天降祥瑞”的故事,我们在此引经据典,欣赏一下。
据说,在李世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李府门外上空竟出现两条矫健的金龙在嬉戏跳跃,它们的鳞片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仿佛在为这个新生的婴儿欢呼祝福。三天三夜,这两条金龙才依依不舍地腾云驾雾而去,留下一片神秘而吉祥的氛围。
李世民的母亲窦氏,目睹了这一奇观,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喜悦和敬畏。她深信这是上天赐予的吉兆,预示着她的孩子将来必定会有非凡的成就。因此,窦氏对李世民格外怜爱,视若珍宝。
龙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吉祥、力量和权力的象征。在古代中国,龙被认为是掌管自然界的神灵,能够带来风调雨顺,因此与皇权紧密相关。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常常自称为“真龙天子”,以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关于李世民出生时有真龙出现之事,前文我们多次说过,这是野史、演绎等着作中常用的夸张写法,但类似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例如,汉高祖刘邦就被传说为龙的后代,出生时伴有龙的出现。这些故事往往被用来彰显帝王的非凡出身和天命所归。
在现代科学视角下,真龙并不存在,这些关于龙的故事更多反映了古人对帝王神秘化和理想化的崇拜。它们作为我们国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但不应被视为历史事实。因此,在欣赏这些故事时,我们应保持理性思考,同时也要理解它们所蕴含着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深厚文化的内涵。
时光荏苒,转眼间李世民已经四岁。有一天,一位云游四方的书生来到李府门前。这位书生自称精通相术,能洞察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他请求一见李渊及其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