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延津。
却说关公斩了袁军先锋将颜良,威震河北,解了白马之围。
败报传回袁绍大营处,众皆惊恐。
“谁人杀孤爱将!”
袁绍怒不可遏,厉声质问前来报信的哨兵。
“……是、是刘备帐下的关羽,他匹马冲入阵中,斩了颜将军首级返回阵去。”
“左右皆拦他不住。”
万军取首么……?
听完这个军报后,袁绍蹙起眼眸,陷入了沉思。
很快做出决断。
“事已至此,可先差人将颜良尸首取回,带回故乡安葬。”
哨兵答,颜良的首级已被关羽割去,带回了联军大营。
袁绍道:“那只将身子取回便好。”
下人从命,将颜良尸体带回来,用棺枋装了。
更遣河北骁骑,亲自护送棺椁回冀州老家去,交予其家属照料。
袁绍又拿出许多金银钱帛来,抚恤其家属。
不表。
忽有人报,黄河南岸出现了大量的民众。
袁绍一惊,暗道河南军莫不是要渡河击我?
曹操这小老弟,不过斩了一个颜良,不会就以为能与自己掰手腕儿罢?
“有多少人马?”袁绍接着问。
“不似军人,像是普通民众。”
普通民众?
袁绍心中更加奇怪,即命流星探马到黄河边去探查。
不多久,探马回报说,与黄河沿岸确实都是河南的老百姓。
原来,自解了白马之围后,曹操便下令将白马津和燕县的民众尽数迁到许县去。
等于是白马战区,曹操直接坚壁清野了。
把这里的人口全部带走,为的就是防止将来给袁绍当运粮食的民夫。
而之所以这些民众会出现在黄河边上,也是曹操故意为之。
他在迁民的过程中,非常挑衅的命人带着辎重,沿着黄河,走给袁军看。
其仿佛是在说,袁绍你有本事就过河来打我。
此举显然是在引诱袁军渡河而战。
袁绍闻说后大怒:
“若无孤辄救存之,曹操当死数次矣!”
“今乃背恩,与刘备合力抗我,吾当枭其首,戮其尸!”
遂下令大军即刻渡河,追击曹操大部队。
正说时,忽有人报逄纪已缉高览回。
袁绍闻言,乃暂时将渡河一事置之一边,命押高览过来问罪。
少时,高览至。
袁绍高坐俯视,眸中尽是寒意,沉声问:
“高览!汝可知罪!”
高览惶恐顿首,拜道:
“末将知罪!”
袁绍眉心略微舒展,沉声接着问:
“既然知罪,可将汝如何与李翊暗通款曲一事,尽数道来。”
高览闻言大惊,连连顿首道:
“冤枉!”
“末将未能守住青州,乃战之过也。”
“可若说末将是与徐州暗通款曲,末将实未有为此事。”
“愿主公明察!”
话落,高览将头往地上重重一磕,头破了,血流了一地。
袁绍见此,心中不觉一软,暗道高览若真有私,就该留在徐州处。
如何孤身被轻易带回?
虽然说陈留高氏与袁氏是姻亲,并州刺史高干就是袁绍的外甥。
高览虽然也姓高,但跟陈留高氏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史书上虽未记载高览的出身籍贯。
但高览后来被封为了东莱侯,根据加封原则。
高览的家乡应该位于东莱地区,所以高览其实是青州人。
在没有亲族buff的加持下,又位于河北权力中心之外。
所以高览在河北其实没什么党派,以致于现在被问罪,都没什么人站出来替他求情。
反倒是逄纪出来责问道:
“若非你与徐州暗通款曲,李翊焉能够用这么短的时间,连下青州数郡?”
“人说你此前为徐州军生擒回去,今又如何得以安然无恙放回?”
高览默然不能答,青州为什么下的快,说明人李翊厉害呗。
技不如人,菜就多练,这有什么好说的?
至于李翊为什么要把他放走,这你得问李翊啊,他又怎会知道?
当然,这些话高览都不敢明说出来。
现在他是理亏的一方。
“袁公,为防万一,不如将之暂且收押,观之后效。”
“待将来灭了曹操,捉了刘备,平了河南,青州之疑自解矣。”
逄纪向袁绍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这个意见还是非常中肯的,是袁绍希望所听到的。
毕竟他才刚刚折了一员大将,士气震荡,总不好自家又斩一个。
倒不如先暂时收押起来,待将来一统河南之后,再慢慢调查此事。
于是,袁绍将高览连贬三级,命其暂时归马延所部管辖。
高览虽然捡回一条命,但从青州都督一下子贬为了一营副手,这种心理落差还是相当大的。
高览心头虽然不悦,但不敢埋怨,怏怏而退。
望着高览远去的背影,袁绍沉吟道:
“高览无能,失了青州四郡,只盼张郃切要为我守住青州西壤。”
逄纪在身侧,柔声宽慰袁绍道:
“请袁公放心,纪此去青州时,张将军已经在济南了。”
“我观济南防务,墙高入云、箭楼林立,士兵更是个个龙精虎猛,皆欲为袁公效死。”
“料李翊小儿纵有四目两口,也占不得青州西壤半寸土地。”
逄纪还是对青州的防务非常有信心的,虽然言语间有故意吹捧袁绍之嫌,但说的确也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袁绍闻言,果然欣喜,心中失去颜良的悲痛顿时一扫而空。
于是,更有信心渡河南下,遂召诸臣商议此事。
帐下一将昂首出列,声如巨雷,大声喊叫:
“颜良与我亲如兄弟,今被关贼所杀,我安得不雪其恨?”
众人视之,只见此人身长八尺,面如獬豸。
头戴一顶镔铁盔,身披连环甲,手持一杆长枪。
枪尖寒光闪烁,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全身都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
昂首挺胸立于阵前,当真宛如一座铁塔,令人望而生畏。
乃是与颜良齐名的名将,文丑也。
颜良、文丑这二人的名字光是听着,就很相协。
而文丑本人则是真的很丑,人如其名。
俗话说的好,贱名好养活。
古时父母给子女起名,有时候便会以其相貌特点起一些不太礼貌的名字。
莫说普通人如此,很多王侯将相亦是如此。
比如晋成公屁股上有个黑色胎记,故而取名“黑臀”。
宋桓公的庶子因为眼睛长得有点歪,故而取名“目夷”。
然则丑虽丑,文丑的战力却是非凡。
孔融评价他与颜良都是“勇冠三军”的存在。
袁绍见着文丑主动请缨,不由大喜,赞叹道:
“非汝不能报颜良之仇也。”
“吾将起大军,尽渡黄河,追击曹操。”
“汝可领骑兵在前,步兵在后,与我追杀曹贼。”
“我大军随后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