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回:江东评议会

在孙权继承吴侯之位后,江东的发展,始终以文化为主。

孙权非常年轻,他出生于公元182年,今年只有21岁,他比吕布足足小了22岁。

因为南方在春秋战国时候,先后经历了越国、吴国、楚国这几个尚武的国家,所以江东子弟在勇武这方面,并不输给燕赵之地的男儿。

如今南方物产丰饶、水网密集、交通便利,许多躲避战乱的中原学子齐聚于此,使得江东文化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加上对外出口贸易的兴盛,进而带动了军需、政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建安九年(公元203年),一艘美轮美奂的官船,桅杆上挂着大汉朝廷的旗帜,从长江顺流而下,这艘船上载着的是朝廷派遣的使者。

这名使者叫程昱,原来是曹操的谋士,后来为吕布所用,现在担任九卿之一的“大鸿胪”,专门负责外交事宜。

程昱一行入住吴会的驿馆后,进入了建业,向吴侯孙权传达了安国公吕布的旨意。

程昱道:“安国公听闻吴侯有一子,十分聪慧,故请让吴侯之子此次随我前往洛阳,让他在朝廷的太学里接受教育。等成人以后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官职,这是安国公对吴侯的一片关爱之心。”

程昱的话,从字面意思来看,似乎对于东吴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但是实际上,毋庸置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孙权的儿子到洛阳当人质。

孙权虽然年轻,但是他从小就比同龄人聪明,而且心机很重,他自然知道吕布这道旨意的意思,他在恭恭敬敬地表达了对吕布的感谢之后,答复道:“犬子年幼,这件事还得容我与家人们商议后,再做决定。”

有时候,拖延战术是很有用的手段。

程昱离开后,半年里,朝廷又多次来人,催促孙权把儿子送到洛阳去。

如今的吕布权侵朝野,说话比皇帝可管用多了,如果不是要坐镇邺城,消化平定北方的战果,他可没有什么耐心和孙权耗着。

孙权知道拖着不是办法,迟早会惹怒吕布和朝廷,于是他在建业展开了评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