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那片涌入的、身着京郊大营士兵,元朗的心,彻底沉入了无底的深渊。
他瞳孔骤缩,死死地盯着那片涌动的铁甲与火光。
京郊大营……
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难道……
一个极其不妙的念头,在他心底疯狂滋生,让他浑身血液几乎凝固。
就在此时,那密不透风的人墙,忽然间,如潮水般,缓缓向两侧分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让出了一条通路。
甲胄摩擦声中,一道明黄的身影,在一众朝中文武大臣的簇拥下,龙行虎步,缓缓走了出来。
火光跳跃,映照着来人那张沉静如水,却又威严深重的脸庞。
不是旁人,正是本该被埋在落凤坡,生死不明的景熙帝!
他身后,跟着的赫然是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等一干重臣。
他们神色肃穆,望向元朗的眼神,皆是怒意。
而景熙帝的目光,却未在面若死灰的元朗身上停留片刻。他径直看向钱泰,紧绷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赞许。
“安之,”他温声道:“此番,你做得很好。”
钱泰紧绷了整夜的心弦,终于彻底松弛下来。
他深深一躬,声音带着几分劫后余生的庆幸与激动:“陛下圣明烛照,洞察奸佞!”
“微臣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恪守臣子本分罢了。”
“见到陛下安然无恙,微臣这颗心,才算真正落了地。”
景熙帝微微颔首:“朕无事,起来吧。”
随即,他目光骤然转厉,扫向那些仍旧持刀、呆立当场的龙骧卫。
“尔等还愣着做什么?!”帝王的声音威严,冷冽如冰。
“朕,念在尔等是受人蒙蔽,一时糊涂,险些酿成大错!”
“朕可以给你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还不速速放下兵刃!弃暗投明!”
这番话,无异于天降纶音,赦免罪责。
那些龙骧卫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狂喜与劫后余生的庆幸。
他们本以为今日必死无疑,甚至可能连累家人。没想到,陛下竟然愿意给他们一条生路!
“哐当!哐当!”
一片兵器落地的声音响起。
龙骧卫争先恐后地扔掉手中刀剑,齐刷刷跪伏在地,额头紧贴着冰冷的地面。
“多谢陛下圣恩。”
待到龙骧卫皆被京郊大营将士控制,景熙帝这才终于终于看向元朗身。
目光平静无波,却暗含杀机。
“元朗,”景熙帝语气淡淡,听不出喜怒,“事已至此,你还有何话说?”
元朗的心彻底凉透。
当他看到安然无恙的景熙帝,再看到他身后那些本该被他拉拢、清除、或是此刻应该被困家中的文武大臣……
一个可怕的猜想,瞬间击垮了他!
恐怕,他所做的一切,竟都是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进行的!
落凤坡的山崩是真是假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陛下借此,将所有心怀叵测之人都钓了出来,尤其是各世家!
而他,元朗,还有清河郡王裴明辰,不过是陛下拿来勾得众世家上钩的棋子。
陛下,为除世家,还真是肯下血本。只是不知陛下是从何时布局?
近来?还是当初清河郡王进京时?
电光石火间,元朗已然想通了其中关节。
败局已定,再做挣扎不过是徒劳。
此刻,唯有……
他深吸一口气,没有丝毫犹豫,撩起官袍下摆,“噗通”一声,恭恭敬敬地跪了下去。
额头紧贴冰冷的、甚至还沾染着方才那名队率鲜血的地面,行了一个标准的五体投地大礼。
“微臣……罪该万死!”声音竟是异常的平静恭顺。
看着元朗这般干脆利落的认罪姿态,景熙帝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查的冷笑。
不愧是元家这一辈最出挑的麒麟子。
这脑子转得倒是够快。
审时度势,当断则断,没有半分拖泥带水。
既然他如此‘聪明’,或许还有些用处。
......
天色,将明未明。
鱼肚白的天际,刚刚取代了浓稠的黑暗。
京城中,整齐划一的甲胄摩擦声,伴随着沉重的脚步,踏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那是羽林卫。
他们封锁了京城各门,控制了各处要冲,铁甲森森,刀枪林立。
比羽林卫更让人心惊胆颤的,是那些悄无声息出现的青衣卫。
他们兵分多路,腰间的长刀,在熹微的晨光下,泛着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