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相亲相爱一家人

秋风送爽,给大唐的国土染上了金黄的颜色。

秋天是老百姓秋收的季节,郊外的田野到处是农民辛勤劳作的身影,其中不乏妇孺老幼、乃至残疾的退伍士兵。

得赶在白露结束以前收割完水稻和高粱,如果敢误了农时,庄稼就敢歉收、甚至绝收给你看。

这就意味着一年白忙活了。

而老百姓忙碌得直不起腰的秋天,同时也是贵族老爷们忙着秋狩的季节。

长安太极宫,北禁苑。

如今已经是“陛下”的李承乾骑着马,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两年前的今天,也是秋狩。

那一天,李明踩着齐王李祐的脑袋大放异彩,用半边屁股蹭上了龙椅。

而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承乾则在那一天,于北禁苑里的感业寺邂逅了小妈武媚娘。

相比那时候携九成宫之变的余威、风头正劲的李明,李承乾在那次秋狩中的表现可以说是黯淡无光。

但就是那次邂逅,彻底改变了两人的人生轨迹。

两年后,李明成了乱臣贼子,在东北割据。

而低调的李承乾却后来居上,整个屁股坐稳了龙椅。

“这全靠你在朕身边出谋划策啊,媚娘……”

李承乾无声地喃喃道。

“陛下。”一位嗓音低沉、身材雄壮的男性近侍下马禀告道:

“皇太弟和诸位亲王殿下一会儿就到。”

这位既能随侍皇帝陛下左右、身上重要元器件又完好无损的完整男人,便是李承乾的好闺蜜,称心。

名义上,称心以“新突厥射匮可汗”的身份,担任左骁骑卫中郎将,负责皇帝的贴身保护,很合乎唐礼。

但实际上“贴”的是什么“身”,只能说懂的都懂。

李承乾都当皇帝了,塞个关系户进来怎么了?

“嗯,让内侍省备些易携的果品吃食,别让他们在打猎时饿了肚子。”李承乾贴心地嘱咐道。

作为老大哥,他对弟弟们还是很照顾的,而且心细如发,不输女人。

“遵令。”

称心话不多,立刻将陛下的谕旨通报下去。

李承乾一个人吹着秋天的西北风,继续等待亲王们的到来。

皇帝等臣子,这是永庆一朝的新惯例。

因为皇帝陛下腿脚不便,本着越缺什么就越强调什么的原理,李承乾总是不放过任何展现自己的马上英姿——

秋狩当然也不例外——

但是他又不想让自己被搀扶上马的狼狈模样被手下看见。

所以,就渐渐养成了他骑在马上酷酷地等待手下的习惯。

当然了,亲王们不至于情商低到真的把皇帝晾在那儿干等。

他们早早地就入了场,等候在非礼勿视的区域。

只等宦官一声令下,便即刻回应皇帝陛下的召见。

“陛下万福。”

由皇太弟李治领衔,高祖李渊和太上皇李世民所有还在世的嫡子庶子们牵马步行,向他们共同的带头大哥李承乾陛下请安。

别管李治这人心黑不黑,在礼制这一块上是绝对拿捏得死死的,一点毛病也挑不出来。

毕竟李治这个“皇太弟”的身份有点尴尬,皇帝和储君的先天“寿命论”矛盾只多不少。

为了不给旁人落下任何口实,让人以为他盼着当皇帝的哥哥早死,李治必须时时刻刻谨小慎微。

“嗯,诸位请上马吧。”

李承乾温和地对弟弟们和小叔们点点头,环顾四周,眉头微微皱起。

“父皇呢?”

李治迅速而不失恭敬地回答:

“启禀陛下,太上皇陛下龙体偶有小恙,正在甘露殿歇息,恐怕不便出席,让臣向您转告。”

唉……李承乾无声地叹了口气,道:

“父皇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确实要好好休息休息。

“诸位,我们启程吧,想必今年的猎获会十分丰富。

“这样吧,朕有一块玉如意作为彩头。谁能拔得头筹,谁就得彩。诸位觉得如何?”

“遵令!”皇族亲王们齐声应和。

对于父亲的身体状况,大家倒是一点也不担心。

不是因为他们都是父辞子笑的带孝子。

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太上皇陛下的身体其实挺好的,只是随便找了个理由不参加“秋狩”这场应酬而已。

结束了中原大战后,李世民陛下当即返回京城,二话不说交还了军权。

自此之后,他便不再过问政事,一头扎进了后宫,过起了夜夜笙歌的快活日子。

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这精神头,李承乾甚至怀疑自己可能会驾崩在老爹前面。

至于今天李世民婉拒出席秋狩,是因为怕触景生情,回忆起死去的李泰和李祐。

还是因为他抓紧时间埋头苦干,争分夺秒地为皇帝陛下再新添几位小皇弟。

大家姑且蒙在鼓里。

只能说,子类父似乎是老李家的传统,李世民在退休以后,也越来越像他的父亲李渊了。

…………

紧张刺激的秋狩正在进行中。

一众亲王展示着娴熟的马上狩猎技巧,弯弓搭箭,卖力地进行着狩猎。

他们都在尽力做出一副十分看重陛下“礼物”的样子。

而在火热的狩猎场之外,李承乾骑在马背上,停留在原地。

作为皇帝,他就不方便和臣子们抢彩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