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引起混乱,赵北特意在村长家歇脚,并且利用这个机会,与村长全家老少攀谈了一番,亲民的姿态不是装出来的,他现在确实需要知道京郊普通国民的生活状态。
村长其实就是村子里的族长,也是村里最大的地主,共拥有土地两百多亩,主要佃给族人耕种,田租收的也不多,算是目前地主中的“善人”。
其实即使想多收租也很难做到,一方面承佃土地的都是族人,与村长沾亲带故,拉不下面子,另一方面,河北地区的土地确实不如东北地区肥沃,这里的农田单产很低,也不像江南地区那般拥有气候上的优势,所以,在目前的中国,河北地区的地租率在佃农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当然,这也是因为这里靠近山海关的缘故,河北的农民可以很容易的出关“闯关东”,这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压力,当地的土地还是够用的。
与许多大城市周遍地区的地主一样,村长也希望这里能够大举发展工商业,因为这样的话,土地的价格就会水涨船高,村长可以在合适的价位上将名下的土地出售给商人,然后搬去城市,享受现代化的舒适生活。
西山就有煤炭资源,而且又是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的土地价格确实在看涨,不过村长现在确实还不打算立即出售土地,他还在观望,想把名下的土地卖个更好的价钱。
村长的健谈让赵北非常高兴,而且村长的叙述更使赵北坚定了抓紧时机调整土地政策的决心,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过去时机不成熟,但是现在时机已比较成熟,可以进行调整了,一方面是中枢权威的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是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之下对土地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将把政策推行的阻力降到最低。
就在赵北琢磨着调整土地政策的具体措施的时候,卫队长秦四虎走到他身边,在他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赵北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秦四虎转身离去,几分钟后领着几人赶到村长家,几人见赵北竟然端坐于堂上,都有些吃惊。
这几人也都不是普通人,其中以袁克定的身份最为特殊,他是袁世凯的长子,袁世凯死后,他曾经担任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国会议员,是个标准的政治投机派,在各个政治势力之间来回摇摆,也正是因为他没有一个坚定的政治信念与追求,所以最终一事无成,只能在国会里庸庸碌碌的混日子,前段时间国会休会之后,他无事可做,整天与一帮酒肉朋友东游西逛,今日几人结伴游览西山,不想却在此处偶遇总统。
对于袁克定这个人,赵北并没有什么好感,实际上他很清楚,当年的那场“外蒙古风波”中,此人曾起到了关键作用,从立场上看,袁克定算是赵北的政治敌人,但是赵北始终隐忍不发,因为他手里没有确凿的证据,而且徐世昌、张謇也愿意为此人担保,因此,赵北最终还是选择了无视此人的存在,就让他在国会里当一个闲人。
“袁公子,你最近倒是清闲,不知你最近除了游山玩水之外,还干些什么?”
赵北倒也没有客气,吩咐几人落座,然后询问袁克定。
袁克定早就有些心慌,此时一听总统说话,更是六神无主,一时竟是讷讷无语起来。
“回总统的话,袁公子最近正与人组织一个政治俱乐部,而且,还打算创办一家报馆,发行报纸,做个实业家。”
见袁克定已是怯场,陪着他一起游山玩水的那几名纨绔公子哥也都为他感到尴尬,好在其中有人倒有急智,于是出声替袁克定回答了总统的问话。
“当实业家?当实业家好啊,总是比在国会里有趣,袁公子大可大胆的尝试尝试实业,如果有什么难处,尽管跟我说,我会尽量帮忙的。说起来,令尊对共和革命也是有过功劳的,政府不会忘记他的功劳,你身为袁门公子,千万不要堕了袁氏威风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