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页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此次战争中迅速击败日本,是因为一个“出其不意”,但是欧洲列强就没有这个优势,而且考虑到欧洲强国之间的国家实力对比以及工业转入战争轨道需要一段时间,那么,欧洲的这场全面战争必将是持久战。

历史的细节或许会发生改变,但是历史的大势不会改变,而且结果也不可能改变。

这场赌博确实疯狂,赵北也承认这一点,但是他不会因为风险而选择放弃这个战略计划,何况,即使英国知道南洋乱局与中国有关系,赵北也不怕,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的中国,更重要的是,那个北方的强邻也将在这次欧洲战争中全面衰落,中国在一段时间内将不必再担心遭到来自北方的攻击。

既然赵北这么有信心,他就不可能接受反对意见,幕僚中的反对声音迅速消失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帮助总统根据局势发展修正这个战略计划的某些细节。

就在赵北领着幕僚们谋划于密室的时候,电话铃响了起来,一名副官拿起话筒,听了几句,然后压下话筒,走回赵北身边,小声耳语几句。

“我知道了,你告诉侍从室,请他们将公使先生请到别墅去,我很快就过去与公使先生会谈。虽然我现在是在‘隐居’,不见官员,可是朋友还是要见面的,公使先生与我是朋友,我当然可以见他。”

赵北很快拿定主意,确实,他在西山已“隐居”多日,再不出山的话,恐怕就要天下大乱了,届时,不要说他的这个战略计划了,便是中枢权威也会受到影响的。

第785章 外交辞令

前来西山别墅拜访赵北的是美国驻华公使司戴德,虽然他确实也算是赵大总统在政治上的“朋友”,但是此次过来,司戴德倒不是为了什么私人友谊,而纯粹是为了公务,准确的讲,是为了美国的利益,远东利益。

作为一个后起的工业强国,美国的工业实力实际上已经是世界第一位,但是由于欧洲老牌强国都只是将美国视为经济上的暴发户、政治上的“无足轻重”的角色,因此,美国政府近些年来正在寻找一切机会,以求达成战略上的突破性进展,实现“与美国工业实力相称的国际地位”。

当年的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初步奠定了美国在战略上崛起的势头,但是在那之后,由于国际形势的限制,美国无法进一步取得战略上的优势,而在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集团分庭抗礼之后,美国就成了对立双方极力拉拢的盟友,但是偏偏这种时候,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高涨,美国政府也就无法真正的利用这个机会,只能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经济扩张上,直到西奥多·罗斯福上台,美国政府才正式确立了“金元与大棒”并立的政策,但是始终偏重于金元,大棒只是拿在手里吓唬人而已。

但是美国的国力太强,这根“大棒”确实很能吓唬住一批人,就拿海军实力来讲,美国海军在1914年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三十艘战列舰的建造,组建了“两洋舰队”,依靠这支海上力量,美国政府可以坚定不移的贯彻它的战略,美国政府之所以那么关注巴拿马运河的修建工作,正是为了方便海军舰队的调动,只要运河修建完毕,美国海军舰队主力就能很方便的往来于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可以轻易的改变东西两个方向的海上力量对比。

由于美国政府的战略重心始终在欧洲那边,因此,美国海军主力舰队主要锚地都在大西洋,而在太平洋,由于缺少足够的军港以及太平洋沿岸煤价过高的缘故,美国海军只在太平洋上部署了少量的主力战舰,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用途。

在这种局面之下,太平洋远东地区的局势目前出现了让人担忧的变化,由于东南亚地区局势的动荡,以及英国海峡殖民地发生的武装冲突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这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远东利益,也正因此,美国政府再次训令驻华公使司戴德,“务必采取一切措施稳定远东局势”,也正是在这个训令之下,司戴德才会轻车简从的来到西山别墅拜会民国总统赵北,跟他一起过来的只有一名翻译,低调得不能再低调,甚至都没惊动东交民巷的外交使团。

或许是看明白了司戴德低调的原因,赵北也非常低调的接见了这位外国“朋友”。

赵北是在西山别墅的客厅里接见司戴德的,陪同在场的人只有两人的翻译,虽然司戴德在华已有多年,中国话也学了不少,可是并不非常熟练,因此还离不开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