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潘胜的豪宅

木蛟剑虽然神奇,能滋养修复身子,可终究不是灵丹妙药,当潘胜恢复七成左右时它就没再发挥作用了。潘胜为此苦恼不已。这几天鸡汤、中药像水一样灌,也不顶用。

潘胜觉得完全恢复还是得找个名医调理下,最好针灸下。他想起了华佗,可找人打听了下,都说没听过这人。

这个时代信息闭塞,消息多是口口相传,人员流动性又差,华佗不为人知也可以理解。再加上后世追认他为名医,在这个时代他未必真的很有名。画家梵高不就是死了很久才出名的嘛!

宅院大气有余,而精致不足,潘胜并不是很满意。看到满屋子矮不拉几的家具就更糟心了。

这个时代的家具就这样。所谓的案几和后世的茶几乎一样,半米高、半平方大,吃饭、看书、写文案都在上面;没有凳子,只有蒲草垫,要么跪坐,要么盘腿坐,不是膝盖疼就是腿麻,长期这样很容易得风湿,腿还会变形。后世岛国人的螺旋腿就是这种生活方式导致的。

21世纪去过苏州园林,也坐过沙发,曾经夏天也是沙发、wifi、西瓜。

当冷寿光离开后,他就开始行动起来。

找到一张黄色的纸,拿着毛笔画了起来。不消半个时辰,沙发、摇椅、桌子、凳子、太师椅的图就画好了,长宽粗细高、材料都标得明明白白。

纸张很黄,毛笔也不好用,潘胜有种即可造纸和铅笔的冲动涌上心头,可想了下条件不成熟,又压了下去。

亲兵小乙现在兼任潘胜的管家,由于读过两年书识近500个字,倒也干得了管家的活。

东汉识字率最高的群体是士大夫,其次是商人,接着就是军人了。朝廷规定屯长以上必须识字,可军人的识字率也不到5,而且识字的定义是认识100个字,整个汉朝的识字率就更低了、不到千分之一。小乙能识500个字,已是很难得。

潘胜刚开始还诧异,一个上了两年私塾的人怎么可能只认识500个字,平均下来一天才学会1个半字,不应该呀?后来才知道教书先生自己也才认识一千多个字,就这水平已经是方圆百里识字最多的了,两年下来也就教授了一本《论语》一本《诗经》。

潘胜曾经问过小乙姓啥,可他说没有姓,父亲叫阿铁,爷爷叫阿锤,太爷爷好像叫石头,哥哥叫小甲,弟弟叫小丙。据说兄弟三人的名字已经是村里最好听的了,隔壁几家的孩子都叫罐子、桑叶、瓦片什么的。

贫苦人家就这样,看到啥就起个啥名字。小乙很庆幸他出生时他老爸不是在拉屎,不然非得取名阿屎、茅厕。

潘胜考虑了下,就问小乙愿不愿意姓“潘”。

本以为小乙会不答应,至少也会犹豫下。毕竟大家都是跟自己父亲一个姓的,跟别人姓就相当于认了个爸爸。潘胜并不是想捉弄小乙,亦或是想当他老爸,只是实在想不到什么姓合适,总不能把《百家姓》背一遍让小乙自己选吧,再说潘胜也不会背《百家姓》。

没想到小乙想也不想就答应了,跪地边哭边磕头,喃喃道:“谢主公赐姓!谢主公赐姓、、、”

“怎么回事,怎么磕头啦!要认劳资当爸爸,这、、、这可不行,凭空多个这么大的儿子,明丫头不得打死劳资!”潘胜内心嘀咕道,有点懵圈,有点手足无措。想起上前扶起小乙,却怕真的认下个儿子;不上前扶有怕受如此大礼折寿短命。

“你、、、你快起身!”

“诺!”小乙兴奋站起,拱手拜谢:“小的以后就叫潘小乙了。自古以来,能得到主家赐姓的,无不是为主家立下天大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