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大汉在这一场战争的背后凝聚为一个整体,这才是朝廷上下最高兴看到的。
粮食的运输、人口的流动,无疑最能够刺激经济的发展。
“诸位爱卿,今日虽然不是大朝会,但是在座的也都是我大汉的国之栋梁。”李荩忱的目光在臣子们身上扫过,小小的御书房之中,朝廷尚书以上的官员济济一堂,“能够通过诸位掌控天下,朕之幸也!”
“臣等愧不敢当!”
“闲话少说,切入正题,”李荩忱一挥手,径直走到那舆图前,“现在这天下尚且不全在朕五指之间,诸位卿家以为,明年我大汉应当如何,何事应当优先?”
顾野王当即站出来:“启禀陛下,臣以为休养生息依然是重中之重,这一次西北之战固然说明我大汉可以在短时间内动员起来足够的兵马和粮草,但是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我们的粮食储备并没有那么多,以至于甚至不得不从岭南和南中等更遥远的地方调集,我们的人口依然无法和北方比肩,和北方动辄有十万大军相比,我们举国之力恐怕才能在一个方向上凑出十万大军。”
萧摩诃也说道:“既然宰辅说到军事,臣想附加一句,根据太尉府的推演,想要完全对杨坚形成优势,需要至少三十万兵马,想要对宇文宪形成压制,人数更要比这个多。而现在我们在西北、汉中、襄阳和淮南等方向加起来的兵马总共就只有这么多,而且如果我们全力征伐其中之一,就意味着要把侧翼暴露给另外一个,因此臣以为至少现在北伐不是时候,当务之急还是想办法弥补在兵力上的缺口。”
这两个文武官员之首站出来就把直接北伐的路堵上了,不过这倒是也在李荩忱的预料之中,这一次西北之战同样也暴露出来大汉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太少的短板。
可是人口的劣势怎么才能在短时间内弥补,恰恰又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毕竟要鼓励南方的生育,还得维持百姓的生活水平。
第1165章 南北之别
同时还得控制北方的人口,让其不能增长过快,否则同样都是人生人,肯定北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也就更快。
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李荩忱想要做到后者,还得不断挑起北方的争端,然后从现在来看宇文宪和杨坚也意识到双方在短时间内恐怕很难彻底吞并对方,所以已经开始着重于积蓄力量,准备通过一战定胜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像之前那样接连不断的大规模冲突肯定会越来越少。
同样是大战,大规模会战和连续不断的小规模交战,所带来的伤亡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小规模的交战中,可能双方的伤亡情况很有可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尤其是在斥候小队的作战中更为常见,双方的斥候队伍本来的任务之一就是砍断敌人的爪牙,所以对于对方的斥候从来都是斩尽杀绝,而大战却有所不同。
一支庞大的军队想要保持完整的战力,战损不能超过三成到四成,即使是精锐部队,实际上也就只能承受战损五六成的压力,毕竟二分之一的死亡率就已经足够让心志坚定的人也感受到恐惧。
一支军队可以拆分开来作战,可以化整为零突入敌军腹心,但是很难眼睁睁的看着敌人势不可挡的压上来、看着自己身边的袍泽弟兄一个接一个的倒下。有的时候人性和人心就是非常神奇和难以捉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