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当然知道熊文斌会比他更早知道沈淮心里打的算盘,他今天晚上想再拉沈淮到他家里坐坐,也最关心这事。
“尽快推动,我也不想拖,”沈淮说道,“今天跟周伟民见上面,也算是提到这事;接下来,还要李市长帮着推动啊。”
“又赖到我身上来了?”李谷笑问道。
“花溪市场原先的二期,只计划投入两亿再扩建六万平米的综合市场,”沈淮说道,“但徐城交通地理位置有发展更大中小商品集散市场的潜力,不仅往省内辐射,还要往中原、往江东、往鲁豫等省市辐射。要是将旅游观光、餐饮酒店以及物流等等环节都考虑进来,我觉得花溪二期可以直接建造五十万平方米以中小商品集散为主,包括家俱、建材、家居、电子等诸多专业市场在内,又辅以旅游观光、餐饮酒店的综合性商业集散区。这样除了省纺织集团的印染厂要迁出,周边的棚户区改造也可能同时推动进行。而考虑到综合批发市场的特性,花溪二期建成后,差不多可以直接拉动北塘区及周边近十万人的就业。围着花溪市场商品集散的特点,也更有利于促进徐城周边中小企业群的发展。花溪市场二期扩建,省国资办受益反倒是比不上徐城市的,所以还要你一起来出力推动啊……”
“……”听沈淮这么说,李谷沉吟稍许,抬头问道,“你这是打定主意要将周伟民挖过去啊?”
“就看你动不动心了?”沈淮优哉游哉地说道。
李谷忍不住摇头而笑,说道:“你真是会挑切入点啊,不过花溪市场二期建成,真能达到你所说的效果?”
“这个只能日后再验证了。”沈淮摊手说道。
李谷拿沈淮没辙,转头跟坐在身边的鲁俊生说道:“你将这事记下来,这两天就找相关部门讨论研究,尽快形成议题……”
鲁俊生点点头,表示将这事记在心里,却暗感沈淮做事找切入点的能耐真是一流。
花溪市场二期,照五十万平方米的规模进行综合开发,抛开土地方面的因素不说,加上综合配套,至少还要投入十三五亿的资金。
要是省市都想尽快推动这个大型综合项目上马,那由省国资办组建大型地产集团开发建设,是效率最高的。
现在省市国企改制都到关键时期,最大的阻力就是那么多的企业减员增效,淘汰出局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怎么解决?
政府救济只可能是暂时的,民生的根本在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样才能化解最大的矛盾跟阻力,才有可能形成经济学上的良性循环。
很少有什么十数亿规模的投资项目能直接创造十万人级数的就业机会。
徐城市这几年发展较好,但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也就十三四万人的样子;沈淮的话有再多夸张的成分,哪怕花溪市场二期建成,能新增三五万就业岗位,都是值得市政府直接花大力气推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