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时,代表世界未来百年里重要的油管所在地的中东地区,除去伊朗外,仍然牢牢地掌控在英国人手中。
拥有神使,明白石油在未来重要性的中苏两国,都不可能容忍英国一家死死掌握着中东的油井。战后更加仇恨英国的美国,在这问题上和中苏两家也是不谋而合。而德国方面,德国同样不能容忍英国掌控中东绝大多数的产油国。很快,德国人也加入了对英国控制中东地区的殖民行为的“指责”声中。
三年前是中美苏德日欧亚五大流氓联手k新大陆的白头鹰,三年后局面变成了中苏德美四国联手对英日两国施加压力,肢解他们的殖民地体系。
“菲律宾必须复国!”
“让中东人自治!”
“阿拉伯地区是阿拉伯人的阿拉伯!”
类似的声音,在国际上开始不断地响起。
在东亚,国小力弱的日本,首先遭受到了中苏美欧的联手制裁,中国方面趁机在朝鲜问题上对日本进行连续敲打,暗地里,中方更通过林汉向大和抚子透露中国方面的底线:日本必须放弃吕宋岛给予菲律宾人独立自治的权力,否则在朝鲜问题上,中方将有大动作。
对此,当时和林汉秘密见面的大和抚子气得在林汉面前又哭又闹又骂,大肆指责林汉拔鸟无情,收了好处就翻脸——为了讨好林汉,1947年日本变色时,大和抚子当时曾经命令日本驻加里曼丹岛的驻军放弃了三分一的地盘交给兰芳共和国,作为收买林汉的代价。
当时林汉对自己的便宜女儿道:“吕宋岛之外的岛屿,人已经被你们杀得差不多了,吃也都吃下去了,这里我可以向中方说情。但是吕宋岛必须完全独立自治,恢复到日本进入前的政治状态,这是我们的底线。”
此时的日本,在太平洋上,东边面临着正世仇美国的巨大压力,西边又有中苏两家。尽管心中极为不愿意,但最后还是在各方的联合压力下,于1951年被迫吐出了面积占菲律陆地面积近三分二的吕宋岛,此外还被迫交出了北朝鲜地区的数个城市给新成立朝鲜共和国。
而另一方的英国人,他们的情况同样不妙。
在伊拉克地区,伊拉克国王在苏联和德国的暗中支持下,向英国提出其撤出在伊拉克驻军的要求。(注:本位历史上伊拉克虽然在二战时已经是独立国家,但仍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国内有英国的驻军。因此他们曾经想协助纳粹德国以摆脱英国人的控制。由拉希德·阿里·艾格拉领导伊拉克军队于1941年4月3日在巴格达郊区的哈巴尼亚发动兵变,想和德军配合将驻伊英军赶走。后被韦维尔派出第10印度师将其镇压,来援德军也被英军消灭,史称第二次不列颠战役,避免了德国控制中东石油的糟糕情况的发生。后来伊拉克政府对德宣战,但未派兵参战。)
虽然德国在中东地区的兵力极少,明面上的影响力不大。但是此时的英国的精力皆在“搬家”和应对经济危机上。阿尔托利娅更明白,英国想要一家独吞中东阿拉伯地区所有的石油利益皆不可能。于是在这事上高调地做出姿态,主动地撤出了这里的驻军。
私下里,阿拉尔托和汉娜达成的协议是,英国政府可以放弃波斯湾北部全部的石油利益。但德国方面必须保证英国波斯湾南部,即沙特阿拉伯地区以及科威特地区的石油利益。
一句话就可以说明英国人这时的外交政策变化:借放弃伊拉克,主动将这块肉送给德国人,将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但是这是迫不得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