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代价,中苏德三国愿意为英国背书,承认英国对印度残余地区的宗主国地位——苏联人不想过早肢解英国,是为了西欧给德国添堵,如果英国完全失去了印度,则国力必然大衰,再不能给占领了西欧的德国形成威胁。而德国方面不想过早地肢解英国,则是不想便宜了美国人。

而德国方面对英国的要求很简单,仅仅只要求英国人归还其在西非的殖民地德属西非和喀麦隆即可,至于东非的那片殖民地都可以不要。

法国人被拉到谈判桌前,则为了安南地区的归属,毕竟中国将越北地区收入囊中。并在北纬十七度以南地区建立了越南人民共和国,总得给法国人一个“交待”。

西班牙人被拉到谈判桌前,则是为了直布罗陀问题,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德国还是苏联,甚至是倒霉的法国人,都一致要求英国人放弃直布罗陀要塞,将这里非武装化,同时将直布罗陀归还西班牙。直布罗陀要塞非武装化,对地中海国家的好处不言而喻。讨论这个问题时,作为被请来充当“听众”秀存在感帮助摇旗呐喊的意大利人,当时也站起来“举五肢”支持这个要求。

以上这些,都是中、苏、德三国谈判的底线,当然阿姆斯特丹谈判时,三方战胜国提出的要求会“更过份一些”。比如苏联人就要求苏伊士运河中立化、国际化,德国方面也提出了索要归还德属西南非洲和东非的一些一战失地。

按照三国的底线,英国人至少可以保住印度大部分的箐华地区,缅甸也可保住一部分。相对于《英美华盛顿协议》那种对英国杀人不见血的抢劫,中苏德三国虽然在英国身上割了几块肉,却不象前者那么要命。

谈判从八月二十一日开始,进行到八月二十三日时,美国人也加了进来。

美国人加进来自然是为了搅屎,理由是拿着半年前和“英奸”丘吉尔签定的《英美华盛顿协议》,美国人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一旦四国(指中苏德英)停战,腾出手来的英国人有极大的可能重新关闭殖民地贸易的大门。

事实上,英国人就有这个意思,而德国和苏联也在背后推波助澜。

《英美华盛顿协议》是美国对英国的一次大抢劫,德国和苏联在和英国谈判时,主动提出为英国在印度半岛残余部分的利益“背书”,就是为了鼓动英国人保住自己的利益,借此挑拔英美之间的关系。

“英奸”丘吉尔下台后,德国对英广播电台,就曾拿出《英美华盛顿协议》的内容,一条一条地向英国平民解释说明其背后的险恶用心,越来越多的英国平民,也已经明白了这份堪称丧权辱国的协议对英国伤害。有德国的威胁时,英国人还能“两害取其轻”无视这些,但当双方开始停战后,这份协议的内容就极刺眼了。

谈判从八月二十一日开始,一直持续到九月份。在谈判期间,德国海军减缓了对英国的海上封锁,允许运送粮食和生活必须品的物资流入英伦三岛,但军火和矿石类依旧严加打击。而不想再打下去的英国政府,也同意德国海军在海上对进入英国的货轮进行检查。

但谈判期间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美国人在从中捣鬼,以及英国人想保住更多的东西,谈判过程中也有反复。九月三日时,在直布罗陀地区,德国空军出动了数个批次的共150架次he117轰炸机,一气往直布罗陀要塞上投下了整整150枚七吨重的“小赫拉克斯”,其中一枚航弹击穿了混凝土层,引爆了一座大型要塞的弹药库。

而后几天德国空军又连续出动,三天内在直布罗陀要塞上投放了接近五百枚的小赫拉克斯,靠着这种“小概率”的命中,又先后摧毁了多座炮台。同时德国海军再次加大了对英伦三岛物资流入的封锁力度。为了配合德国人的行动,苏、中两国也在各自的战线有所“异动”。

而法国方面,达尔朗深恨英国人袭击法国舰队的无耻行为,也落井石下石地命令法军驻地中海舰队封锁地中海航道。如今印度告急,英国人要想对印度增兵,最近的航线就是走地中海,法国海军残余舰队的“倒戈”行为,让英国人在谈判桌前更加被动。

已经被这场战争折腾得死去活来的英国人,此时也象不久前的法国人一般,只想着早点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在过程中虽然有强插进来的美国人在暗中搅屎,但中苏德三国都知道美国才是真正最可怕的敌人,对其十分地警惕。虽然美国的作为十分地恶心,但谈判还是照旧继续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