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页

这一天,正是逐寇王师凯旋庆功的好日子。分驻在外的各路将军、各县官员全都回来了,就连军师李德禄,周家家主周昊乾,都不远千里赶来参会。逐寇军治下的文臣武将齐聚一堂,可谓盛况空前。

在老百姓看来,这一场盛会只是为了庆功,图个热闹罢了。可有头脑的人明白,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聚会,要商定很多军国大事,如果岭南算是一国的话,那这回就算得上是开国头一遭的大朝会了。

事实上,这还真是这场聚会的一个重要议题——要不要就此建国,甚至称帝?

文臣武将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刘枫正为此大伤脑筋。

第一百八十三章 【人老成精】

说实话,刘枫觉得这个议题没必要讨论。区区一州之地,妄自建国称帝,那不是笑话么?可是旁人不答应。部下们也有分歧。

以李德禄为首的一部分人认为,逐寇大军取得辉煌胜利,正应趁势而起,顺天应人,建立一个新的国家。——眼下九郡之地,域广千里,子民千万,作为一国不算小了,就是和察合津汗国相比,也仅小五分之一罢了。

一方面,逐寇军原本便打着逐寇复国的旗号,建国之后,便是堂堂王师伐罪吊民,师出有名,名正而言顺;另一方面,帝国新建,百废待兴,正可以“从龙之功”为饵,吸引天下英杰前来相投,尤其是其余几路义军,若能招其归附,对大业助益匪浅。

刘枫听了觉得有些道理,想问武破虏,可武氏父女在这个问题上不置可否,很少有的保持了沉默。这时,以乔方书为首的另一部分人马上指出,建国称帝虽好,但同时也是有弊端的。

从字面上看,既是逐寇复国,那应该恢复的是从前的大华国,大家不要忘了,大华国已经先一步复国了!虽然只有三郡之地,可毕竟名义上已经有了新的帝国和皇帝,虽然先王是被大华皇帝背叛,以至兵败身死的,这个仇恨万不可罢休。可是,如果我们自行称帝,那置先王忠义于何地?逐寇军威名蒙尘,如何让万民归心呢?还不如一直保持逐寇军的名义更能号召人心。

这个说法,刘枫是十分同意的。确实,逐寇军虽然军强地广,可在外交上政治上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先代霸王刘跃,他这个“霸王”的王爵虽然是抢来的,可他在名义上却是大华藩王,至死也没有反叛大华,更没有称帝自立,那从道义上讲,继承霸王之位的刘枫,就应该服从新的大华政权,至少在名义上要臣服于他。

事实上,就在刘枫抵达广信的前一天,益州复国军,大华皇帝赵濂派来“钦差”,口口声声要刘枫献表称臣。虽然使者在私下里说,只是名义上的称臣,为复国军造一造声势罢了,绝不会有任何实质上的干涉。作为回报,皇帝陛下将正式为你正名,承认你霸王王爵的合法性。

但是这可能吗?现实吗?别说麾下的将士们不答应,便是刘枫自己,也绝不会向害父仇人的后代低头的。那好,这就带来一个后果,在有心人的渲染下,逐寇军将失去忠义之名。这个后果可大可小,谁都无法预料。

另一方面,徐州青莲教、青州永胜军都派来使者,名为祝贺岭南大捷,言辞间却旁敲侧击,不断打探刘枫未来的志向——他们不是不想建国或者称帝,只是目前的实力还不够罢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想鼓动刘枫先称帝。且不说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儿,需要一个出头鸟。还有一点,若是刘枫称帝,必将吸引朝廷的目光和兵力,他们承担的压力也会相对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