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页

“李大人说得不错,但是大人想过没有,一旦山东境内,厢军全线溃败的话,会造成什么后果?”萧莫问罢,又提醒了一句:“大人,多往百姓身上想想!”

李准闻言身躯一震,然后看着萧莫。“子衡是说,流民?”

李准也想到了,不过是在萧莫的提醒下!

旁边的傅恒听到‘流民’这个词,也惊讶了起来,他经历过太原兵败,当年太原兵败之时,那漫山遍野的逃兵和如蝗虫一般的难民潮,深深地留在了他的记忆里,现在想起来,傅恒的心里都会一痛!

那是自己的良心,在谴责自己没有尽责啊!

当然,太原兵败,也不能怪傅恒,毕竟他只是一路先锋而已,没有决策的权力,太原兵败,是由诸多原因加在一起造成的,傅恒这样想,不过是自己觉得有愧父老乡亲罢了!

“不错,正是流民,不在大人和两淮官员,可曾想到,怎样安置即将到来的山东难民潮?”萧莫的话,向一道晴天霹雳,劈得李准心里一震,然后眼神复杂地看了萧莫一眼。

现在两淮的官员,都在观望山东战事,却没有一个人想到,战事不利之下,萧莫说的这种情况,以青州的百姓数量来说,如果难民真的南下,只怕会有数十万之多,如果不早做安排,只怕到时候真会酿成大祸!

李准现在终于相信了,为什么李季在给自己的信里,对萧莫推崇备至,一定让自己要想办法带上萧莫去山东了。

第一是李季对父亲李准的担心,所以想让萧莫辅佐;第二,何尝又不是对萧莫能力的肯定呢?

李季在给李准的心里,是这样评价萧莫的:“子衡率性之人,胸怀百姓,善政多谋……”

善政多谋,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是非常高了!

纵观古今,有几个人能称得上是‘善政多谋’的人呢?

第134章 未果

一语惊醒梦中人,不说起流民还好,一说到流民,李准和傅恒的脸色就严肃了起来,两人坐在凉亭里低头不语。

“自古以来,兵祸强加于民,使之颠沛流离,乃是常理!”萧莫念了几句,然后就受不了,换成白话说道:“本朝自太祖以来,大举善政,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了数百年,百姓们心中都感激得很,除了少数被白莲教蛊惑的民众之外,多数百姓都是无辜的,对于他们,若是不处置好了,只怕会引起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