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王妃如今求子呢,为了积德,开了个善堂,专门收容那些无父无母的稚子,不仅供吃供穿,还教读书识礼。
一时间阿瑶听到的都是赞扬声,说她菩萨心肠的,定能很快就有子嗣,佛祖保佑,赐个聪明伶俐的麟儿。
但是不乏暗地里笑她这是来做冤大头了,求神拜佛不如去求求男人,不然怕是明年这个时候都怀不上的。
百姓里头倒是对淮王府风评不错。阿瑶以往就在城里施过粥,如今又开了个能叫人读书识字的学堂,虽说只收容那些无父无母的稚子,但是普通百姓花些比私塾便宜许多的钱,也能送自家孩子去读书。
读书那可是个精贵事物。
文房四宝哪一样不贵,家里有些想要送儿孙去读书的,去争取功名带着一家人鲤鱼跃龙门的,往往都败在了银子上。一辈子就没拿过笔,往后也只能同祖祖辈辈一样,杀猪的杀猪,做草鞋的做草鞋,一辈子没个盼头。
真要是读起书来,这些娃娃,也不一定比那些王公贵族差。
谁不想叫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一朝读出了名头加个官身,那真是全家都鸡犬升天。
且女娃娃也收呢,如今注重女子名节,一般私塾是不会收女郎的,除非请了师父专门在家授课,那自然是主人家说得算了。
民间也不乏疼宠女儿的人家,想着叫她读书识字,如今就都送到学堂里去了。
因此这些百姓才不管淮王妃是为何开的学堂,只知道她确实做了件好事,叫娃娃们都有书读了。
不说参加科举,好歹比以往更有盼头了啊。
阿瑶这学堂办了几日,慢慢地就有有心人开始上心了。
这学堂虽说花费些银子,但是确实实打实地挣名声,如今的百姓提起淮王妃都要说一说那容善堂,满口夸赞。
淮王妃如今倒是这百姓里头的活菩萨了,她有名声,那不就是淮王有名声了。
没过几日,果然如同徐娘子担心的那般,这里头混了些旁的人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