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觉得沈逸辰很强?那只是你们没见过真正的继承者。”
——这句极具挑衅意味的话,出自凌氏继承人凌司曜在回国后的第一场记者招待会。
当天,京圈最大的财经媒体、文娱媒体、以及凌氏掌控的三家主流社交平台同时转播,整个回国发布会被包装成一场“青年清算风暴”的序章。而凌司曜,正是这场风暴的主笔。
身穿深灰色剪裁利落的定制西装,凌司曜站在聚光灯下,嘴角勾着轻蔑:“如今的青年天才市场被泡沫化了,靠几个视频、几场直播,就能被捧成救世主。我回国的目的只有一个——清理这些低配天才。”
现场哗然。
有记者小心翼翼发问:“请问,您所谓的‘低配天才’,是否包括当今社会影响力榜单第一的……沈逸辰?”
凌司曜淡淡一笑,摊开手掌,话语里带着骨子里的轻蔑:“沈逸辰?哦,那位靠教育系统直播起家的流量商人?当然算在内。他的光环,建立在信息红利上,不是真正的结构性能力。”
这句话像燃油一样,引爆了全网。
短短一小时内,“清理低配天才”“沈逸辰是假天才?”冲上热搜榜前三。凌氏动用资源,将过去沈逸辰直播中的碎片片段、质疑者的截图、剪辑拼接的模糊片段制作成一套完整的“打假视频合集”,冠名为——《镜花水月:沈逸辰现象的真相》。
这套视频在京圈主导的流量平台上循环播放,引导性极强。
弹幕中充斥着各种真假难辨的评论,有人留言:“就这?也配影响未来十年?”“比起凌司曜,沈逸辰确实像个草根土包子。”
但最可怕的,不是这些恶评,而是高层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中立派,开始犹豫是否还应继续力挺沈逸辰。
在这片网络暴雨中,沈逸辰本人却一言未发。
他仿佛从社交媒体蒸发了一般,不直播、不回应、不辟谣。
外界议论纷纷:“是被打怕了?”“舆论杀人啊,他这是认输了?”
而事实上——他在蓄势。
几乎无人知道,此时的沈逸辰正躲在南江大学某间不起眼的会议室内,围着他坐着的是三位顶级网络认知结构学者,两位舆情策略师,以及——言晨。
“你确定,不回应任何攻击?”言晨不解地看着他,“这些剪辑已经混淆了视听,就算你现在发一条澄清微博,也能止住些风头。”
沈逸辰却低头笑了笑,眼中平静如镜:“我们不止要止血——我要他们连舆论发动机都一起赔进去。”
他指着屏幕上显示的《镜花水月》视频分析图,淡淡说道:“他们的所有攻击点,全都基于剪辑与话术构建的次级认知模型。只要我能构造一次‘反认知爆炸’,就能让整个‘清算风暴’反噬他们自己。”
“而且,我已经找到了主按钮。”
言晨愣住:“主按钮?哪儿来的?”
沈逸辰轻轻一点——屏幕转至一段后台调取的视频素材,赫然是凌司曜在会议后台与京圈记者对话时的“未剪辑片段”。
其中一句话清晰无比:“……别管内容真假,反正观众就吃这个。”
这是致命的。
舆论可以引导,但一旦被抓包是“有意剪辑与策划”,那就不再是攻击,而是“集体欺诈”。
“那你打算怎么引爆?”言晨压低声音。
沈逸辰看着时间,淡笑一声:“今晚,浮光会那群人不还有场‘青年竞选未来论坛’直播嘛?我会‘临时连线’,当着全球观众的面,给凌司曜上一课。”
这夜,灯火通明,硝烟未散。
直播开始时,凌司曜依旧自信从容,照旧在讲台上高谈阔论,话锋还不忘挖苦沈逸辰一句:“我相信,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靠直播来制造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