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反对联盟代表跳反

沈逸辰“反哺计划”一出,全网沸腾。

各大教育平台争相报道,甚至有财经杂志罕见专栏直言:“千校系统本质上已具备社会级结构功能,青年成为了系统变量,而非被管理值。”

一时间,沈逸辰成了“结构变革引擎”的代名词。

但越是成功,越是刺痛一些人。

尤其是那些,曾在沈逸辰初创青创联盟时跟随他一路走来的——老代表。

他们一部分人,最初是真支持者。

但随着沈逸辰日渐“神坛化”,他的民意席位早已盖过其他所有代表,话语权的重心,几乎不再平摊。

而他们——从当初的“联合创始”,变成了如今的“边缘账号”。

终于,在一次高层协调通气会上,十七名原联盟代表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

《关于优化现有议事系统结构,拆解千校系统为若干自管区域体的草案》

名义很好听:

“为防止青年系统过度中心化,以避免‘个人魅力压制结构意志’现象。”

“提议将现有系统分散为六至八个独立议事组,打破对沈逸辰‘单人结构标签绑定’。”

舆论爆了。

【这是担心垄断?还是怕自己被边缘?】

【他们说是为了系统健康,但怎么看都像是想砍人头】

【沈逸辰是不是做得太强,让这群老代表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啥也不是?】

而媒体开始大幅转发提案核心内容,标题煽动意味十足:

“从共治到独裁?沈逸辰是否已成为千校系统唯一的神?”

“青年改革最大阻力:个人崇拜式系统依赖?”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联盟内外的焦虑情绪快速升温。

而沈逸辰——整整三天没有任何回应。

没有开会,没有直播,连社交平台都一言不发。

媒体记者堵在青创总部,疯狂拷问工作人员:“是不是沈逸辰慌了?”

“他是不是知道自己要被投票赶下去了?”

“是不是要出大事了?”

直到第四天凌晨,千校系统首页忽然弹出一个全新的功能入口:

【民意反投票·公共系统结构稳定调查】

系统说明极短:

“既然有人提出拆解建议,那就来一次最真实的反馈。”

“不由代表,不由高层——只由每一个议事节点成员,亲自投票。”

所有千校系统用户,仅能投一次,实名制数据绑定,无权转让,三天后公示数据。

平台同步加载投票系统,全网进入“千校系统存废大决议”的狂热期。

直播频道在线人数破纪录,各大高校学生群爆炸:

“终于轮到我们自己决定了!”

“谁说结构归高层,系统本来就是为我们服务的!”

“沈哥牛X,拿着王炸都不用,直接把权力扔回我们手上!”

“你们不是代表?那看看谁代表得动我们。”

——真正的权力,从不靠嘴说。

而是,看你能不能让所有人站在你身后。

……

三天后,投票系统锁定。

数据浮出。

投票总人数:超过2370万人。

有效票数:2348万。

支持现行千校系统架构:98.7%

支持拆解或重构者:1.3%

全网哗然。

没有任何修饰,没有任何操作余地——

这是真实的数字,真实的民意。

而就在投票结束后五分钟,青创系统公开通报:

“由于现有结构稳定支持度超过90%,联盟将继续保持千校系统为主架构模型。”

“部分提出‘结构拆解’议案者,将暂停数据节点代表权,由各高校重新选派代表。”

现场图像播出——

那十七名跳反的联盟代表,在系统后台权限被“咔哒”一下锁定,只剩“阅览资格”,再无决策权。

媒体摄像头下,他们脸色灰败、神情发僵。

直播弹幕狂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