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事先张扬的营销

是月16号,建交《公报》发表,震惊了世界,标志着中美即将结束敌对,关系开始正常化。

虽然因为正式生效日期在下年1月1日,现在还不算建交,但这种影响美苏实力对比、冲击两极格局的重大事件,还是被世界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美国民众自然乐见其成,上层意志也持肯定态度,媒体自然也改变了过去只报道负面的潜规则,各种关于中国的报道见诸报端,真真假假的消息乱窜,但大方向和基本面是向上的。

就在此时,一则媒体报道轰垮了所有媒体人和公众,该报道标题十分惊悚:震惊,莎士比亚涉嫌抄袭,将被起诉!

“起诉你妹啊,挫骨扬灰吗?”一位读者看到标题一阵失笑,但还是好奇地掏钱买下了报纸,细细品读。

“真尼玛无良啊,怎么起这么个标题!”一位媒体从业者吐槽道,然后买下了报纸,又一寻思,“不过,效果很好,可以借鉴。”

从此,美国小报走上了标题党的不归路。

由于该期新闻火爆,《芝加哥洞察报》一度卖到脱销,连续加印了两次,才堪堪满足需求。

于此,帮布朗发表文章,并且自己署名的前同事,已经得到了报社嘉奖,还收到了一麻袋一麻袋的读者来信。

信中,他们有的抨击英国文学,讨论抄袭的可能;也有的破口大骂,认为无稽之谈;还有的从学术方面,讨论东西方差异;还有的认为东方的《梁祝》中的爱情也很凄美,索要更加完整的故事……

看着成千上万的读者来信,他痛并快乐着。

而且,不止如此,多个大报编辑打来电话,想进行转载,蹭他们的热度。

这是很稀罕的事儿,整个《洞察》报社都面上有光。

不过,李誉和布朗置身事外,站在了机关枪都扫不到的地方,欣喜地关注着事态发展。

“现在,加把火,开始炒作‘史上首次电话营销’的活动。”李誉振奋道。

“放心!”布朗拍拍胸脯,“我已经联系好多家报社前来报道,也联系了数个我之前‘采访’过的礼品连锁经理,他们将下单支持这种营销形式,不过,他们希望,能在后续的跟踪报道中,出现他们公司的名字。”

“干得好。”李誉让布朗联系媒体,没想到这家伙还联系了连锁经理——有了这种暗箱操作,活动哪里有失败的道理?!

“你再沟通一下媒体,引导一下针对事件的专访,将他们公司用跟踪采访形式加进去。”李誉想了下说道,“给你1万美元的公关费用,给前来的媒体朋友封个红包,或者买成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