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八点多,简单吃完早餐,老赵和任老师两个人就先去了赵惠家里。按老赵的打算,去了坐一会儿就走的,然后再去赵梅那里。可赵惠坚决不让走,说时任老师还是第一次上家里来,一定要吃顿饭。老赵推辞:“你们都这么大年龄了,哪还能做得动饭。”
姐夫说:“我们做不动,不是还有饭馆吗?”当时就给儿子刘晓阳打了电话:“你小舅和小舅妈过来了,中午定个地方,一起吃个饭。”
刘晓阳不知道在电话里说了什么,姐夫挂了电话:“晓阳定地方,一会发位置过来。”
老赵就说:“那我们先去赵梅那转一圈。”
赵惠就生气了:“咋地,我的沙发上有刺?”
老赵和任老师就不好意思走了。
赵惠就说起上坟的事:“那天赵天亮(老赵的哥)来了,叫我去上坟呢,我没去。”
老赵就说:“听说了。”
母亲去世这些年来,赵天亮除了和老二赵丽还有些来往,和其它的兄弟姊妹几乎断了联系。说起来,这个也是太久的往事了,最早可以追溯到父亲去世那年起。当初,父亲病了好几年才去世的,不只是花光了母亲手里的积蓄,几个在外工作、已成家的孩子们也添补了不少。父亲下葬后的第三天,母亲就召集全部儿女说了花费情况,一共六百七十元,都是借的,看儿女们怎么办。按老大赵玲的意思,虽说她在乡下,孩子们也多,但她主动承担一百元,剩下的五百七十元,赵丽承担一百五十元,赵惠承担一百五十元,赵天亮承担二百七十元。
赵天亮不同意,问为啥他承担的最多,母亲说:“你是儿子。”结果赵天亮大为光火,就质问母亲:“赵天明也是儿子,为啥不承担?”
母亲说:“他才十五岁,还没有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