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闹别扭

由于老周的精神状态,老赵不怎么单独出去,哪怕是散步,也要拽上老周。

先是瞅了瞅礼簿。

礼薄也叫“唁薄”,用于记录吊唁场合的礼金,包括慰问金、挽联、挽幛之类。目的是对表达了对逝者缅怀和悼念之情的送礼人提供一份收据,证明自己已经为逝者送去了慰问品。也是人情往来的记录。

这一瞅,就瞅的心里不太舒适。对照最初拉出来的名单,老赵的战友和同学中有几个人没有来,也没有礼金。而这几个人家里的红白事老赵都是参加过的,还有的连孙子的百日宴、周岁宴都没有漏过。联想起拉名单时老宋的隐晦的说法,老赵心里就有了计较,怕不是没有来人这么简单,应该是认为老太太是自己的丈母娘而而不是亲娘,不管老太太在自己家住了多久,在别人眼里还是有区别的。

还有就是老周家亲戚普遍礼重而老赵家的礼轻且没有来全。老周舅家的几个哥,都是人均一千,老周哥一家人,则是父子三人一起上了一万。而老赵家的兄弟姊妹都是五百。子侄辈中,除了老大、老三的几个孩子上了礼,连未成家的诸葛青都单独上了一份礼,老二家的一个都没来。也印证了内外有别,亲疏有度,远近各自相安。

倒是名单里没有的人,来了好几个,比如老赵的老同事,还有房管局的李主任(妞妞)等。

老周倒是没有说什么,但老赵还是心里不舒服。

大部分时间,两个人都待在家里。老周翻腾老太太住过的那间屋,按老赵的意思,除了个别有意义的纪念品,其它的都处理了,该烧的烧,该扔的扔。老周嘴上同意,可收拾起来却是各种舍不得。每天翻一阵,又几乎原样放下。老赵就开玩笑:“你这么收拾。三年也收拾不出来。”

老周就问:“那你说怎么收拾?”

“比如衣服被褥,是不是该全部处理了?”

“下葬那天不是烧了一部分吗?”老周不解。

“那还剩下那么多,准备干啥,穿又没人穿。”老太太身体一直属于偏瘦型的,而老周则是胖大。

“放着呗。又不碍事。”

“那这轮椅、拐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