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文方和林晓并肩走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一路行来,手中的布袋愈发沉重,里头装满了他们精心挑选的南北货。色泽鲜亮的红枣,颗颗饱满,散发着甜蜜的气息,仿佛藏着北方暖阳的温度;而那来自南方的笋干,纹理清晰,带着山林间特有的清新与质朴。
他们穿梭在摊位之间,还不时停下脚步,与热情的摊主攀谈几句。林晓拿起一包桂圆干,轻轻嗅着那馥郁的甜香,转头对柳文方笑道:“这桂圆干看着不错,买些回去给家里人尝尝。”柳文方点头应下,又挑了些莲子和银耳。
柳文方和林晓刚迈进集市,就被汹涌的人潮裹挟其中。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放眼望去,摊位密密麻麻,像一片色彩斑斓的海洋,各种南北货争奇斗艳。
他们先来到干货摊前,柳文方目光立刻被一把香菇吸引,他伸手轻轻拿起,手指摩挲着香菇厚实的伞盖,感受那干燥且略带粗糙的触感。他把香菇举到眼前,仔细打量着伞褶,那一道道纹理就像岁月镌刻的痕迹,清晰又自然。“晓,你看这香菇,肉质这么厚实,煲汤肯定鲜得很。”他扭头对林晓说道,眼中满是欣喜。林晓凑过来,鼻子轻嗅,那股浓郁的菌香瞬间钻进鼻腔,“确实不错,闻着就香。”她一边点头,一边伸手在一旁的木耳堆里翻找,专挑那些朵大、肉厚的,手指轻轻捏起,放在掌心反复查看,嘴里还念叨着:“母亲就爱吃这种木耳,凉拌、炒菜都合适。”
不远处,红彤彤的枸杞堆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瞬间抓住了他们的目光。热情的摊主立马迎上来,操着浓重的口音介绍:“这可是正宗宁夏枸杞,日照足、糖分高,营养丰富得很嘞!”林晓蹲下身子,纤细的手指轻轻抓起一小把,枸杞颗粒饱满,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仔细查看,没有丝毫杂质。柳文方也忍不住拿起一颗放入口中,轻轻一嚼,甘甜的汁水在舌尖爆开,“这枸杞真不错,买两斤回去!”两人相视一笑,达成默契。
随后,他们又在坚果摊前停下脚步。柳文方随手拿起一颗巴旦木,放在耳边轻轻摇晃,听着里面果仁碰撞果壳发出的清脆声响,满意地点点头。林晓则拿起一颗栗子,仔细端详其外壳的色泽和纹路,挑出几个饱满圆润的,笑着对柳文方说:“这些栗子煮着吃肯定粉糯香甜。”接着,他们又挑选了颗粒饱满的花生,准备带回家当作日常零嘴。随着两人不断挑选,手中的袋子越来越沉,而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也愈发灿烂。
日头渐渐西斜,集市上的人群依旧络绎不绝。两人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了回客栈的路。一路上,他们谈论着这些南北货该如何烹饪,想象着家人品尝时满足的神情 ,欢声笑语在夕阳的余晖中回荡。
林晓的手指轻轻抚过刚挑好的红枣,那一颗颗饱满的果实,在她掌心散发着温暖的甜香,思绪却不由自主飘远。
她想起那个有责任心、把家里撑起来的爹,小时候,每次爹从外头劳作回来,总会从兜里掏出她最爱吃的山果子,粗糙的大手温柔地摸摸她的头,眼中满是疼爱。还有精明能干的娘,家里家外操持得井井有条,无论遇到什么难题,娘总能想出办法解决,是家里最坚实的后盾。
大哥林家升,比她大两岁,从小就护着她,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都先紧着她。记得有次她被村里的孩子欺负,大哥二话不说冲上前去,把那些孩子都赶跑,然后小心翼翼地查看她有没有受伤,眼眶里满是心疼。
至于两个弟弟,调皮可爱。昌哥儿比她小 三岁,鬼点子特别多,总能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安哥儿最小,比她小五岁,总是跟在她身后奶声奶气地叫着“姐姐” ,软糯的声音让她的心都化了。
可如今,自己入宫已经十三年了,和家人分离了整整十三年。这漫长的时光里,她只能在回忆里找寻那些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