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
王鹏程把车停在张家界市农业局的停车场,抬头看了眼阴沉沉的天空。三月的湘西,潮湿的空气里带着一丝凉意。他整理了一下深蓝色西装领口,拎起公文包走进办公楼。
"王科长,早啊!"门卫老张热情地打招呼。
"早。"王鹏程点点头,嘴角勉强扯出一个微笑。他今年三十三岁,去年刚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农业局,因为学历和能力突出,很快被提拔为科长。在旁人眼中,他事业有成,有房有车,是标准的"黄金单身汉"。只有他自己知道,每次回家面对父母的催婚,那种如坐针毡的感觉。
办公室里,同事刘姐正在泡茶,见他进来,眼睛一亮:"鹏程,周末相亲怎么样?那姑娘是我表妹的同学,条件不错吧?"
王鹏程放下公文包,叹了口气:"刘姐,谢谢您的好意,但...还是老问题。"
"又是彩礼?"刘姐皱起眉头,"你说你这孩子,现在谁家结婚不给点彩礼?你家又不是给不起。"
"不是钱的问题。"王鹏程坐下来,打开电脑,"我就是觉得不公平。凭什么男方就得给女方彩礼?这不是物化女性吗?"
刘姐摇摇头,端着茶杯走开了。王鹏程知道,在同事眼中,自己大概是个不可理喻的怪人。但他就是无法接受这种在他看来毫无道理的传统习俗。
手机震动起来,是母亲的微信:「儿子,今晚回家吃饭吗?你爸炖了你最爱吃的排骨。」
王鹏程回复:「好,下班就回去。」
他知道父母想说什么。自从过了三十岁,每次回家,话题总会拐到他的婚事上。父母是娄底市的退休教师,思想开明,唯独在儿子婚姻大事上格外传统。家里在娄底和长沙各有一套房子,还有六十万存款,在他们看来,儿子完全有资本找个好姑娘结婚生子。
下班后,王鹏程开车回到父母在娄底的家。一进门,排骨的香气就扑面而来。
"回来了?洗手吃饭。"父亲王建国从厨房探出头来。六十五岁的老人头发已经花白,但精神矍铄。
餐桌上,母亲李秀英不停地给儿子夹菜:"多吃点,看你最近又瘦了。"
"妈,我挺好的。"王鹏程低头吃饭,预感到话题即将转向。
果然,父亲放下筷子,清了清嗓子???"鹏程啊,上周你刘阿姨介绍的姑娘,谈得怎么样?"
"没成。"王鹏程简短地回答。
"又是为什么?"母亲急切地问。
王鹏程放下碗筷:"吃饭时聊到彩礼,她说她们家乡至少要十万,我就觉得没必要继续了。"
"十万算什么!"父亲拍了下桌子,"咱家给得起!你这是什么态度?"
"爸,不是钱的问题。"王鹏程皱眉,"我就是觉得这种习俗不公平。为什么一定要男方给女方钱?这不是把婚姻当成买卖了吗?"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固执!"母亲急得眼眶都红了,"你都三十三了,再拖下去怎么办?现在好姑娘都被挑走了!"
王鹏程深吸一口气:"妈,我理解您和爸的心情。但我有我自己的原则。如果对方一定要彩礼,那说明我们的价值观不合,勉强在一起也不会幸福。"
"什么价值观!"父亲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你读了那么多书,怎么这点道理都不懂?"
"爸,正是因为读了书,我才更觉得这种习俗不合理。"王鹏程坚持己见,"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为什么还要坚持这种封建陋习?"
一顿饭不欢而散。王鹏程知道父母是为他好,但他就是无法妥协。回到自己的房间,他打开电脑工作,试图转移注意力。
第二天上班,刘姐神秘兮兮地凑过来:"鹏程,这次我有个特别好的姑娘介绍给你。我邻居家闺女,在小学当老师,温柔贤惠,长得也漂亮。最重要的是,她家条件不错,应该不会太在意彩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