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谷防饥
第一章:倾囊付出
六十五岁的王建国站在阳台上,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这是他退休的第五个年头,也是妻子离世后的第二十个春秋。老房子的墙壁有些发黄,角落里堆满了儿子的旧课本和玩具,他舍不得扔,仿佛那些东西上还残留着儿子小时候的温度。
手机震动起来,是银行的转账提醒。王建国眯起老花眼,确认6500元的退休金已经到账。他熟练地操作着手机银行,转出了5500元——只给自己留下1000元生活费,其余的全部转给了儿子王明。
"爸,钱收到了。"不到一分钟,儿子的微信就跳了出来,连一句多余的问候都没有。
王建国笑了笑,回复道:"好,不够再跟爸说。"他放下手机,走到厨房,从冰箱里取出一包速冻饺子。这是上周超市打折时买的,一包能吃两顿。
电视机里正在播放一档养生节目,主持人滔滔不绝地讲着老年人应该如何保养身体。王建国心不在焉地听着,思绪飘到了二十年前。
那时王明才十岁,妻子因病去世,留下他们父子相依为命。王建国记得自己抱着年幼的儿子,在妻子的灵前发誓:"你放心,我一定会把明明培养成才,让他过上好日子。"
为了这个承诺,王建国没有再婚。有人介绍过几个对象,他都婉拒了。"后妈哪有真心对孩子的?"他总是这样对热心的媒人说,"再说了,再找个伴儿,家里的钱怎么分?还是一个人把明明拉扯大吧。"
饺子在沸水中翻滚,王建国用筷子轻轻搅动。他想起王明高三那年,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那天他接到班主任电话,说儿子发高烧。他二话不说,顶着狂风暴雨骑自行车赶到学校,浑身湿透地把儿子送到医院。
"爸,饺子要煮烂了。"王明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王建国这才回过神来,赶紧关火。原来是他幻听了,厨房里只有他一个人。
王建国把饺子捞出来,倒了点醋,坐在餐桌前慢慢吃着。餐桌对面是妻子的照片,永远定格在四十岁的模样。他对着照片笑了笑:"咱们儿子现在可有出息了,在省重点中学当老师,娶了个城里姑娘,还生了个大胖小子。"
照片里的妻子温柔地笑着,仿佛在回应他的话。
吃完饭,王建国收拾好碗筷,坐在书桌前批改起作业来。退休后,他一直在培训机构兼职教语文,虽然挣得不多,但能让他感到自己还有用武之地。
批改到一半,他的右腿突然传来一阵刺痛。这疼痛最近越来越频繁了,从最初的隐隐作痛到现在有时会让他疼得直冒冷汗。王建国揉了揉大腿根部,叹了口气:"老骨头不中用了。"
他想着明天去社区医院看看,开点止痛药。毕竟去大医院太麻烦,儿子工作忙,他不想打扰。
窗外,雨停了。王建国起身走到阳台,望着远处省城的方向。那里有他的儿子、儿媳和从未见过几次面的孙子。他多想去看看他们,但又怕打扰他们的生活。
"等放暑假吧,明明就有时间了。"王建国自言自语道,然后关上了阳台的门。
第二章:病痛来袭
社区医院的医生听完王建国的描述,皱起了眉头:"王老师,您这症状不像是一般的关节炎,我建议您去省医院做个详细检查。"
"这么严重?"王建国有些惊讶,"不就是腿疼吗?吃点药不行?"
"股骨头的问题不能大意。"医生严肃地说,"我给您开个转诊单,您尽快去省医院看看。"
王建国拿着转诊单,犹豫要不要告诉儿子。最终,他还是拨通了王明的电话。
"爸,我正在上课呢。"电话那头,王明的声音压得很低,语气中透着不耐烦。
"明明,爸腿疼得厉害,社区医院让去省医院检查,你看..."
"我这周特别忙,要期中考试了。"王明打断了他,"要不您自己先去看看?真需要住院再跟我说。"
挂断电话,王建国心里一阵失落。但他很快安慰自己:儿子是毕业班班主任,确实忙。他自己能行,当年一个人不也把儿子拉扯大了吗?
第二天一早,王建国坐上了去省城的大巴。车上大多是年轻人,他拖着疼痛的腿,好不容易找到座位。两个小时的颠簸让他的腿疼加剧,下车时差点站不稳。
省医院人山人海。王建国拄着临时买的拐杖,排队挂号、缴费、做检查,一整天下来,腿已经疼得几乎失去知觉。直到傍晚,他才见到骨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