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金牛区火车北站物流园,刚刚建成的G7栋矗立其中。这栋楼有24层,其中17层被一家名为“西南地质勘探公司”的单位占据。然而,没人知道这层楼的真实用途,这里实则是田毅的秘密指挥中心。
每至夜晚,整栋楼唯有这一层灯火通明。保安老张值夜班时,常常听到天花板传来密集的键盘敲击声,那声音像极了几百只蟋蟀在混凝土里争斗。
指挥中心内,九块显示屏拼接成弧形,纽约原油期货、伦敦铜价、新加坡股票指数在上面不断跳动,犹如心电图一般。墙角处,整整齐齐地堆放着二十箱红牛饮料,见证着这里日夜不停的紧张节奏。
“潮汐数据到手了。”戴着黑框眼镜的程序员王曼曼匆匆走进来,手里高高举起一个优盘,这是他费了一番周折从地震局拷贝来的尼日利亚湾洋流模型。田毅迅速将优盘插进IBM笔记本,屏幕上瞬间展开了红树林的三维地图。看着这幅地图,他不禁想起莫言在《红树林》里描绘的渔村故事,而此刻,他要让这片远在尼日利亚的沼泽,成为改写全球油价版图的关键之地。
团队成员之间统一使用诺基亚9300商务手机进行单线联系,重要指令更是通过摩尔斯电码转换器发送。为了躲避监控,所有交易指令都巧妙地混入成都网吧的《传奇》游戏数据包进行传输,这是少有人留意的网络盲区。
2004年7月25日凌晨,一场精心策划的行动即将展开。田毅巧妙利用了三个现实漏洞:
1. 安保滞后:尼日利亚的石油平台还在使用老式无线电通讯,这种落后的通讯方式,只需一个电磁脉冲器就能轻松将其瘫痪。
2. 潮汐规律:通过盗版的美国NOAA海洋数据库,田毅团队精确计算出退潮时原油扩散速度最快。
3. 当地矛盾:他们雇佣的奥贡桑托武装,实际上是长期遭受石油污染的伊贾族渔民,这些渔民对石油公司积怨已久,很容易被煽动。
爆破使用的C4炸药购自乌克兰军火商,但改装手法却极具“中国特色”——用重庆生产的山城牌闹钟改造成定时器。这种土洋结合的方式,让事后的调查组误判为本地武装作案。
“奥贡桑托的独木舟队已进入红树林缓冲区。”操作员林卓紧紧盯着热成像图,紧张地汇报着。田毅将尼日利亚地图放大到1:500比例尺,红树林的水道在他眼中视网膜上就像人体血管般错综复杂:“通知崔健让三角洲的潮汐预报系统过载,我要3号输油管破裂时正好赶上退潮,这样原油扩散速度能提高37%。”
西非时间凌晨三点,奥贡桑托站在独木舟上,伸手抹了一把脸上的原油。他是伊贾族汉子,祖祖辈辈都在福卡多斯三角洲以打渔为生,然而壳牌石油的输油管却将这片美丽的红树林染成了黑色。此刻,他怀里揣着用重庆山城牌闹钟改装的定时器,表盘上还特意用红漆画着一条威风凛凛的中国龙。
“中国人说炸了管子,能让白人公司赔钱?”同伙埃比看着电磁脉冲器上的俄文标签,满脸疑惑。这电磁脉冲器是田毅通过乌克兰军火商搞来的旧货,原本用于干扰车臣战场通讯,现在却被他们绑在了3号输油管支架上。
潮水渐渐退去,连螃蟹洞都露了出来。奥贡桑托深吸一口气,果断按下了起爆键。五公里外的石油平台监控室里,值班员正聚精会神地看着英超重播,突然,所有屏幕毫无征兆地跳出了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