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报,是朝廷中枢自上而下,对地方上传达消息的一种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公文、政策等信息。
这个时代的邸报,为官府专用,一般从神都发出,上面记载有天子谕旨、臣工奏报、以及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通过驿站快马加鞭送往各个州郡,再分发至各县。
县里会张贴出来,但老百姓很多不认识字,县衙会有专门的读报人在一旁朗读,解释其中的意思。
可以说,这算是一项非常好的政策,对皇朝的中央集权有非常大的稳固作用。
但是现在朝政保持在世家手中,地方也被世家控制,很多关键信息被地方随意篡改、曲解,关键作用可以说已经消散于无形。
韩继办的军中邸报,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让他麾下基层的军官和士卒,能通过他刊发的邸报,深刻体会到韩继的思想动态,再潜移默化。
虽然长久以往,这项开支会颇大,但是他不在乎,只为他麾下的各个部门能上下一条心。
同时,为以后的舆论战打底子。
不论以后形势如何,如此好的舆论手段,韩继怎么可能放过,必然要早早落子。
舆论就是一座高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这个高武世界,别人不重视这方面,那他韩某人自然不会客气了。
现在他要办的这种邸报,也可以称之为军报,十天一刊,每月三期。
非战时,就由各个什长组织麾下学习。
潜移默化下,这种引导非常的恐怖......
然有军就有民,但这都是后话......
“邸报?”
其余两人纷纷一皱眉,崔无垢好似不上心一般,为自家郎君倒了一杯茶水。
他们对邸报这个词汇倒是不陌生,但一时间,显然不理解韩继的此举动,具体的意义在哪里。
崔正山微微皱着眉,略带思索之色,等着韩继的下文。
韩继却没有过多解释,看向对面道:
“兄长有没有信心...替某将这份担子挑起来,职位...暂时先以曲都尉算之......”
他对面之人正是崔无允,也就是崔无垢的三哥,与她同父异母亲所出,虽然是崔家庶子,但也是心高气傲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