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钓鱼时的思考

在钓鱼的时候,想了很多问题,似乎钓鱼和思考人生,是永恒的套餐搭配。

与其说钓鱼是一场狩猎活动,不如说它是一个身心灵的冥想活动。

坦白说,我也到了一个比较迷茫的阶段。

过去的事情干腻了,以及接下来需要去找优质项目投,暂时也没看到什么亮眼的新人和新品。

资本大佬的意思是考虑投单品打爆的小餐饮,复制性强,存活率高,单店模型打好全国放加盟,辐射全亚洲,最终全球化,对标沙县大酒店。

对,你没听错,普通人冷嘲热讽的沙县,是生意人角度的神作。

果然老东西还是喜欢和实体搭界,但能够大规模复制放大的生意,确实也只有这么几条路子。

只能说还得多考察,大家有啥当地只做单品就能排长队的餐饮?可以留个言,说说是啥单品。

之后躺了几天,放空大脑的时候,望着天花板,思绪总是会自然而然,走向真实内心顺势而为的方向。

我想到了身心灵,想起去年看到新闻,说是九月刚开学那会儿,北京的精神科就排满了各种学生以及他的家长。

现在青少年抑郁焦虑,以及自寻短见的现象已经泛滥。

为什么会导致这个样子,我认为最大的点就在于,没有明白人带,聪明人的一句话可以点醒梦中人,改变一生的命运航线,避免一辈子的愚蠢。

普罗大众都想把一个孩子培养成大人理想中的样子。

但大人的素质参差不齐,天差地别。

他们理想的样子很有可能是他做梦时候,白日梦里才能见到的理想型,超越了现实的界限。

有些家长就是迷之自信,对于自己的孩子,哪怕长得跟头猪一样丑,也经常在朋友圈晒娃,都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可能梁静茹都得喊他们一声哥。

就好比,潘长浆和曾志萎生了个娃,非得想培养成摇明一样离谱。

他的理想型,就现实条件来说,可能本就不存在。

却希望有一个还没长大成人的孩子去满足他的梦想。

这个时候,在精神上已经处于一种往死里拔苗助长的状态,实际上无异于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