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里思绪万千,沈真意醒醒睡睡一晚上都没踏实,早上起床顶着一双熊猫眼。想了想,他决定还是好好梳洗了一番,这也是对周家的尊重。
于是让赵姨给他梳头,还是用发带扎一半留一半,只是中间打了两个辫子显得活泼一些。又翻出上次家齐送的另一套衣服,款式跟之前那件一样,这件颜色也很鲜亮,是鹅黄色的,搭配碧色背云络子。
他有些无奈,家齐就是传说中的直男审美吧,他这几天把上辈子的彩色都穿完了,在现代因为经济问题,他的衣服就是黑白灰,因为百搭而且不容易过时,什么场合穿都不突兀。
好在虽然衣服颜色是打眼,但今儿喜庆些也好,再加上沈真意气质沉静,反而与这颜色相得益彰。赵姨给他梳完头后又去给他拿了个煮鸡蛋,嘱咐他把眼睛滚一滚,心想:到底是才十九岁,哪有面上看得那样沉稳,昨儿晚上还不定怎样辗转反侧呢。
赵云兰穿了一套粉红色缎面的袄子,她本就年纪不大,这样一打扮更显年纪,风韵犹存,一扫前些日子的颓唐,看着喜气洋洋的。
真珍也被她娘抓着好生打扮了一番,被禁足在家里,今天可是重要日子,可不能让她跑出去把衣裳弄得灰扑扑的。只可惜家里没来得及修葺,看着有些破败,不过周家是知道沈家的情况的,想必可以理解。
然后沈真意赶紧又去了叔爷家把叔爷和幺奶请回了家,两人一听二话没说换身衣服就跟着过来了,当然也问了他怎么这样急。这叫他怎么回答,他昨天也还在愁找谁成亲呢,今天就有人来提亲了,他其实也没搞明白事情怎么就进展这么快。
上午周家没过来,赵云兰有些焦急和失望,时不时走到门外往周家的方向观望。
沈真意已经放平心态,干等容易让自己胡思乱想,便与真珍玩起了翻花绳,这孩子早就坐不住了,看哥哥愿意陪她玩,特别开心,小孩子就是没心没肺的。
叔爷和幺奶也不做声,只安静喝茶,吃茶点,时不时看看门外。
赵姨走来走去晃的眼睛花,沈真意只能劝:“赵姨,无需如此,若周家不来,我另想办法就是了”,可惜作用不大。
用过午饭后赵云兰自己都已经不急了,估摸着不会有人上门了,准备安慰沈真意呢,谁知这时候有人敲响了院门,赵云兰一喜,赶紧站起身,还不忘嘱咐沈真意先回房回房。沈家族长和沈老太太也是面色一肃,赶紧扯扯衣摆。
赵云兰理理头发衣服又长出了一口气后才走过去开门,远远的一朵大红花先映入眼帘,一个胖胖的媒婆隔着篱笆门笑意盈盈看着她。
那媒婆姓王,乃是这清泉镇有名的官梅,昨儿下午天都快黑了,周家少爷来请她今日帮忙来提亲,她看天色晚了正准备推辞,二两银子就塞到了她手里,周少爷说:“您帮忙办好这件事,事成后再给您三两,成婚时还会给你包个大红包”。
既如此爽快,她哪有再把生意往外推的道理,今儿上午就带着周少爷买上门准备聘礼呢,按说要先提亲再下聘,但周少爷说提亲下聘一起,她也就没多嘴。
要知道,乡下人家一般也就给一两的媒银,周家可见是个出手大方的!想到要到手的十两银子,王媒婆又笑开了花,道:“想必是沈小夫人吧……”,然后从头到脚给她一阵夸,把赵云兰都夸晕乎了。
回过神来才发现正在马车旁边扶周家族长下车的人,应该就是周少爷没错了,她暗暗点头,与真意相貌倒是相配。
王媒婆见状赶紧吉祥话一箩筐地往外倒,赵云兰反应过来后就笑着请三人先进屋,沈家族长与族长夫人正在堂屋等待呢,她便去泡茶上点心果子了。
三人落座后,周家族长朝沈家族长拱了拱手:“还请沈族长宽恕则个,他双亲的情况您是知道的,他父亲还在府城白云观修道呢,说是不问世事,老朽惭愧,便替孙儿提亲了,我保证,今日我们周家长子长孙周敏行是诚心求娶沈家少爷沈真意的,来日周家一定善待他,还望沈族长点头同意这门婚事,说来,两个孩子也算有缘,自小也定了口头娃娃亲”,周老太太也在旁边点头附和。
周家族长其实还好,对这门婚事喜闻乐见,周老太太虽然也知道沈真意的情况,但还没见过那孩子,还是心存疑虑的,而且她也知道自己这个孙子以前是不
脑袋里思绪万千,沈真意醒醒睡睡一晚上都没踏实,早上起床顶着一双熊猫眼。想了想,他决定还是好好梳洗了一番,这也是对周家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