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天山脚下

天天辞别师父后,带着参娃一路南行。

为了出行方便,天天给参娃取了个名字叫楚实(人参有别名,曰雏石),在外面两个人以师兄弟相称,一大一小两兄弟都是江湖人打扮。

天山,从汉代起就这样称呼了,时下官方称作折罗漫山,民间百姓习惯于说天山。自天山往南,至昆仑山系之间,为塔里木盆地,也就是现在的南疆地区。

盆地地貌呈环状分布,(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盆地中心;往外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并有绿洲分布;最?边缘是与山地连接的砾石戈壁,正是天天他们一路南行的必经之路。

这里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气候干燥,降水少,昼夜温差大。此时正是深秋,天气不冷不热,虽然天气对修士来说无所谓,但舒适的天气适合出行。

天医谷因为有谷主这样的神君存在,以阵法解决了气候和降水的问题,加上天天这个管理小能手,才得以不受地域限制而蓬勃发展。

蒙古马善跑,大约跑了半个多时辰,他们已经在一百里以外的戈壁滩上了。两个人都是修士,并不觉得疲累。

但马儿是普通凡马,得歇息喝水。出发前准备了几十个水囊,十大包草料,灵茶若干。七八个水囊挂在马身上,其余的和灵茶一起收入了戒指中。

天天让马儿停下来,从小世界中取出一些灵果灵茶,自己尝了两个,饮下一杯灵茶,其它都被参娃消灭掉了。

歇了半刻钟,天天这才取下水囊饮马(马儿激烈运动之后,不能立刻饮水,容易炸肺),喝饱水的马儿兴奋地仰头嘶鸣几声,歪过头蹭了蹭天天的肩膀,很是亲昵。

一刻钟后再次出发,没跑多远,天天发出“吁”的一声,勒住了缰绳。他的神识感知到了十几里外的地方有一伙人,看情形是一伙强人。既是必经之路,也不必再费事绕路走。

参娃贪玩儿,修炼上有些惰性,现在是筑基中期,神识范围不过周围两里地,所以对此并不知情。一听说前方有架可打,顿时来了精神,嗷嗷叫着就要往前冲。

哪知马儿通灵性,知道该听谁的话,还是按之前的速度不紧不慢地往前跑。任凭参娃“驾驾驾”的喊破嗓子,也不为所动。

参娃气呼呼地说“到了人烟多的地方,小爷我先吃马肉,再换一匹千里马。”

马儿表示听不懂。

约莫半刻钟后,他们缓缓来到一座土山下。参娃有意道:“师兄,你看这里地广人稀,前不着村儿后不着店儿的,我的肚子早都咕咕叫了,这可咋办呀!”

就听见一阵悉悉索索的声响,一个破锣一般的大嗓门响起来:“哈哈哈哈!小娃娃,你可来着了。爷爷我就是做肉点心的。”

说话间,呼啦啦从土山后走出来十几个破衣烂衫的男人。为首的大嗓门是个矮墩子,肩膀上横着一把大刀,呲着一口黄牙,嘴里还叼着一节草棍。他身旁的十几个汉子各个手里拿着武器,刀、枪、棍、棒的,什么都有。乍一看,挺吓人的。

只可惜,站在他们面前的不是人。

参娃一副怕怕的样子,喊道:“师兄,他们好吓人呀!”天天跳下马,参娃按照之前与天天商量好的---他负责保护马儿,调转马头顺着原路就跑,意识到危险来临,马儿也很配合,一口气跑出几百米。一人一马远远站定,调转马头看向这边。

天天不动声色道:“你们想怎样?”

大嗓门“呸”的一声吐出嘴里的草棍,嘿嘿笑道:“爷爷我就

天天辞别师父后,带着参娃一路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