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十六年秋分,成都丞相府旧址。
两年过去了。五丈原之战后,蜀汉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波涛汹涌。记忆管理局的活动越来越隐蔽,他们不再直接攻击,而是通过微妙的历史篡改逐渐扭曲现实。
我站在诸葛亮的旧书房内,手指轻抚积尘的书架。自从丞相去世,这里很少有人来,但今天是个例外——按照计划,我要引导他的儿子诸葛瞻成为第三位"曜主"。
"秦将军。"
一个清朗的声音从背后传来。转身看到一位年轻官员站在门口,约莫二十出头,面容与诸葛亮有七分相似,但眼神更加锐利,身形更为挺拔。
"诸葛都护。"我行礼道。
诸葛瞻,字思远,现任羽林右监。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很少,只知他是诸葛亮嗣子,最终与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但眼前的年轻人,浑身散发着远超史书记载的气场。
"将军不必多礼。"诸葛瞻走进书房,随手关上门,"父亲临终前曾嘱咐,建兴十六年秋分,必有异人来访。想必就是将军了。"
我微微一惊。诸葛亮连这个都预料到了?
"都护知道我的来意?"
诸葛瞻微笑,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父亲留下此物,言异人至时方可启。"
我接过竹简,展开一看,上面写着:
"思远吾儿:持此简者乃秦泽将军,可信之。汝自幼所学,今当用之。七曜之位,待汝久矣。——父 孔明"
"自幼所学?"我疑惑地看向诸葛瞻。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书房一角,在一块看似普通的地砖上按特定节奏轻踏三下。地砖滑开,露出向下的阶梯!
"父亲自维六岁起,便于此密室授我'观星辨时'之术。"诸葛瞻的声音带着怀念,"言此术非关天命,乃察时空之变也。"
我跟随他走下阶梯。密室不大,但布置精巧,四壁挂满星图和奇怪的机械图纸。中央案几上放着一台形似浑天仪的装置,但更加复杂精密。
"这是..."
"父亲所制'观时仪'。"诸葛瞻轻抚装置,"可观三时:过去、现在、未来。"
他转动装置上的几个圆环,室内立刻浮现出立体星图——与我在静时亭见过的相似,但更加动态。星图中,三个光点格外明亮:姜维、董厥,以及...诸葛瞻自己。
"都护早已是守望者?"我惊讶道。
"非正式也。"诸葛瞻摇头,"父亲言,需待将军引导,方可承'玉衡'之位。"
他从案几下取出一个木匣,打开后里面是一块血晶——颜色比董厥的更深,近乎紫红。
"此乃父亲之血,较五丈原所留更为精纯。"
我取出核电池和青铜手镯,与血晶放在一起。三者立刻产生共鸣,发出悦耳的嗡鸣声。
"仪式需在何处进行?"我问道。
"锦屏山古观星台已毁于去岁山崩。"诸葛瞻思索道,"父亲曾言,若台毁,可往武担山石镜处。"
武担山?石镜?我从未听说过这个地方。
诸葛瞻看出我的疑惑:"此乃成都秘地,少有人知。相传大禹治水时,留石镜于此,可照见未来。"
我们收拾好物品,准备前往武担山。临行前,诸葛瞻突然按住我的手臂:"将军且慢。行前需知一事。"
"何事?"
"记忆管理局已开始大规模行动。"他声音低沉,"今晨维巡视城中,发现百姓竟无人记得父亲病逝五丈原之事!"
我如遭雷击。记忆篡改已经扩散到普通民众了?
"都护如何记得真实历史?"
诸葛瞻指向自己的太阳穴:"父亲在我脑中植入'记忆锚',可抗篡改。且看此物——"
他从怀中取出一卷帛书,展开后是诸葛亮亲笔所书的《出师表》——但与流传版本有多处不同!最关键的是,末尾多了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