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前往北地

看着这家伙得瑟的表情,张时安也是有些冷峻不羁。

“如此,那可真是恭喜金兄了。”

金铭轩得瑟的表情,听到这话突然就是一僵。

心里恨的那是一个牙痒痒,哪怕眼前这家伙没说,他们早就来书院报到的人,又岂会不知。

这家伙的名次。

同样是案首,可这家伙仿佛跟稀松平常一般模样,他这般喜滋滋乐呵呵的模样,看起来格外的在意。

这不知不觉,竟然又被对方装了一波。

“少在这里假惺惺,这次前往北地,小爷一定,要比你多出风头。让你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张时安还是一脸淡定的装逼模样,让想找点存在感的金明轩,那是一拳打在棉花上。

无力的很。

致远书院的秀才,人数当然是不少,而且这次人数,限制在了50人左右。

只要想去的,可以踊跃报名,由书院的负责带队,但是路程当中的费用确实需要他们自己去掏。

其实,最贵的费用,这是请人护送他们的武师,安全保障这一笔。

好在,拥有秀才功名的人,这一点银子还是不难拿出的。

就连一向窘迫的赵小磊,通过一次秀才宴,还有官府奖励的银两,和他自身这段时间,搞的小买卖。

现在身上还算富裕,不但还清了之前欠下的债款,更是还小有余粮。

要是以前,出趟远门,他还真有点担心家中老母。

可现在对方的母亲,在张时安家中的快餐铺子帮工,不说工钱如何,到底是有人看顾一分?

他在外行走,也能更加安心。

报名通过,以及名额确认,大概也就只用了三天时间。

而出发的时间也已经定下来,就在六日之后。

这段时间,张时安,搞了好几个笔记本,基本上都是在调研,本地的一些基础情况。

只有提前准备好,准备充足,去那边的物资,和所需要的物品。

路途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更多的是,张时安通过本地资料的了解,本身就是想去搏一搏,所以,他根据这个朝代的北地,进行一系列的布防。

好歹也是拥有上辈子记忆的人,想要模拟出相似的环境,在给当地的百姓,找准自己合适的农作物,肯定是没有问题。

唯有准备周全,方能在那苦寒之地站稳脚跟,切实为百姓谋福祉。

这段时间,他带着赵小磊三人,不断的触摸官府,查找了不少资料。

数日下来,笔记堆满了案几。

从历年的气候天象记录、人口赋税档案,到周边山川地理图志、民俗商贸旧闻,事无巨细,一一梳理。

只不过因为那是北地的资料,本来能查的也不多,只有一个大概。

随着对北地资料的深入研读,张时安心中渐渐勾勒出北地的轮廓,竟发觉它与记忆中前世的西北地区颇有几分相似。

北地同样有广袤无垠的沙地,狂风呼啸,水源稀缺,日照虽长却因干旱少雨,土地肥力难以留存。

忆起前世那些在沙荒中顽强扎根的作物,张时安眼前一亮,苜蓿无疑是首选之一。

这种耐旱、耐盐碱的豆科植物,既能作为牲畜的优质饲料,改良土壤肥力,又可在青黄不接时充作百姓口粮;

还有沙棘,其适应力超强,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可生食、酿酒、制酱,发展副业增收有望;

土豆,产量颇高,耐寒耐旱,地下块茎储存方便,哪怕冬季酷寒,也能保障百姓餐桌有食。

棉花也必不可少,北地冬日凛冽,百姓缺衣少被,种植棉花,日后纺织成衣,暖身更暖心。

水利工程更是北地发展的关键命脉。

张时安依据地形图纸,反复斟酌,计划沿着主要山脉走势挖掘环山沟渠。

引山顶积雪融水,储蓄于低洼之处,打造人工湖泊,既能灌溉周边农田,又可在旱季调节局部气候。

同时,在各村落间铺设简易的砖石暗渠,连通水源,确保即使偏远之地也能有水可用,避免珍贵的水资源在输送途中损耗蒸发。

考虑到北地常有风沙侵袭,村落防护亦不可小觑。

张时安借鉴记忆中的防风固沙之法,规划在村落四周种植耐旱的杨树、沙柳等防风林。

形成绿色屏障,减弱风沙之力,护住屋舍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