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夫子抬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后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缓缓展开,朗声道:
“第一谜,请听题——‘有眼无珠,有口无心,有耳无闻,有足无行。’
此为何物?”
话音刚落,台下顿时陷入一片寂静。
学子们纷纷皱眉思索,有的低声讨论,有的闭目冥想。张时安也在心中快速推敲:
“有眼无珠,有口无心……这到底是什么?”
突然,一声清脆的铃铛声打破了沉默。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乔远松从容起身,拱手答道:“此谜所指,乃是‘木偶’。”
台上的秦夫子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不错,正是木偶。乔远松,崇阳书院得一分。”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惊叹声,有人低声赞叹:“不愧是乔远松,反应如此之快!”
张时安也不禁对乔远松刮目相看,心中暗自佩服。
太厉害了,果然见识到外面的宽广之后,才能够让自己的世界不用那么狭隘。
秦夫子再次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第二谜,请听题——‘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此为何物?”
这一次,铃铛声几乎在谢山长话音落下的瞬间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发现按铃的竟是张时安。
他站起身,略微有些兴奋,但还是坚定地答道:“此谜所指,乃是‘画’。”
秦夫子微微一笑,点头道:“不错,正是画。致远书院张时安,得一分。”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掌声,张时安心中一阵激动,仿佛压在心头的巨石终于落地。
他坐下后,陈明哲和徐子睿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师兄,你真厉害。”
两个人虽然脑子转的没那么快,但绝对是自家师兄坚定的脑残粉。
刚开始众人是有些反应不过来,毕竟这谜题说难倒也不难,还算是比较简单的。
随着台上的秦夫子继续出题,谜语一个接一个,台下的学子们时而皱眉苦思,时而恍然大悟,铃铛声此起彼伏,气氛紧张而热烈。
张时安也逐渐进入了状态,题目虽然不难,但是想要抢先答题还是有些困难。
好在,陈明哲,和徐子睿,对张时安是真的很有信心。
其他的做不了,但是抢先按铃,绝对是手速最佳。
不过张时安看他们这么信任,反正硬着头皮也得上。
好在,他在这方面实在是没有什么阻碍,再加上他和金铭轩一番配合。
以及抢铃的速度,也是与崇阳书院打平。
几轮过后,秦夫子收起竹简,朗声道:
“本轮结束,三方书院得分如下:崇阳书院,五分;致远书院,五分;鸿鹄书院,四分。”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声,致远书院的学子们纷纷起身,互相击掌庆祝。
张时安虽然未能为本院赢得胜利,但好歹这一轮也算是打平了。
这已经是他们能够争取到最好的结果了,也没有什么好失落的。
没看到同窗们,连台上的夫子,都高兴的合不拢嘴。
就连他自己的心中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
已经看明白,这场学术会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胜负,而在于打破成见,开阔眼界。
谢山长最后总结道:“今日之会,诸位学子皆展现了非凡的才智与风采。
然学问之道,贵在持之以恒,望诸位以此为始,继续精进,方能成大器。”
儿子学术交流会当然不会这么简单,这第1轮和第2轮,都已结束。
这古人最常见的吟诗作赋,诗赋题还未出来,为了今日,可以说每个人都准备的10分充分。
就等着惊艳全场,声名远扬。
张时安哪怕已经做好了全部的准备,可到底还是有些不自信。
其他的方面,他倒不担心,就是这诗赋题,他觉得自己已经够厉害了。
但是普天之下,做诗一途,厉害的实在是太多。
他这点水平,简直也就只能算是中庸。
说是中庸,他觉得自己还有些挽尊了,跟真正的天才比起来,灵气跟匠气一目了然。
题目:以";秋夜听雨";为题,作诗一首。要求:
1. 诗中不得出现";秋";、";夜";、";雨";三字
2. 需暗含";思乡";之意
3. 每句诗须含一典故,且典故需与季节、时间、气象相关
4. 首联对仗,颔联颈联不对仗,尾联以景结情
5. 全诗须押平水韵上平声";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