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像他们这种有目的的游学,应该不会在路上耽搁太长的时间。
没想到,徐夫子,看起来反倒是一点都不急。
一路上,春季,所需要领略的风光,以及,在路途当中,遇到的事,都能够因材施教。
反正这一路上,张世安他们真的是收获良多。
许多,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学兄们,五谷不分,四肢不勤,也在逐渐吸收着更多他们不了解的东西。
游学车队沿着青石板路蜿蜒前行,徐夫子的牛车碾过新抽芽的荠菜。
晨雾中传来此起彼伏的鸡鸣,茅檐下挂着的红灯笼在微风中轻晃,映得学子们腰间的玉佩丁当作响。
";尔等可知为何要行万里路?";
夫子掀开青布车帘,指着远处正在修葺土坯房的农夫。
";孔圣周游列国,非为求官,是要见众生百态。";
他的目光扫过车外挑着担子的货郎,";市井之音,田畴之语,皆藏着治国安邦的学问。";
车队行至市集,忽然传来争吵声。
原是绸缎庄老板强抢老妪的竹篮,说她碰坏了蜀锦。
夫子示意停车,让最善辩的弟子上前理论。
那弟子引经据典,搬出《周礼》中的";市廛之法";,却被老板一句";乡下人懂什么规矩";顶了回来。
";且看。";
徐夫子下车捡起地上的竹篮,篮中盛着沾露水的荠菜。
他转身问围观的茶摊老板:";这荠菜可是从城南荒地挖的?";
又转向绸缎庄老板,";贵店的蜀锦需经二十一道工序,而老妪的荠菜只消一把锄头两只手。若论辛苦,孰轻孰重?";
众人皆沉默。
徐夫子从袖中掏出铜钱买下荠菜,分给围观的孩童:
";尔等日后若为官,当知百姓所求不过公平二字。";
他看着弟子们若有所思的神情,";《管子》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但若连仓廪都被豪强霸占,何来礼节?";
张时安只觉得这一路对他的震撼,简直就不是一般的有冲击。
暮色降临时,车队投宿在山神庙。
老住持煮了一锅麦粥,粥里混着野菜。
最贪吃的学子捧着粗陶碗,忽然想起日间所见:
田埂上有农妇用麦麸掺着观音土做饼,襁褓中的婴儿饿得直哭。
";夫子,";他放下筷子,";若我等日后做了县令,该如何让百姓吃饱饭?";
夫子望着供桌上摇曳的油灯:
";首先要学会像老农那样弯腰插秧,像货郎那样走街串巷。";
他的手指划过案头《农政全书》,";治国如同农耕,需知节气,懂墒情,更要分得清稗草与稻穗。";
次日路过铁匠铺,夫子让弟子们轮流拉风箱。
火星四溅中,老铁匠敲打着烧红的犁头:
";做官要像这犁铧,能吃苦,敢硬碰。";
他淬水时腾起的白雾里,弟子们忽然明白:
真正的清官,既要深谙稼穑艰辛,也要有铁打的脊梁。
游学二月,车队行至黄河渡口。张时安他们也算是知道了。
他们这次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学术交流。
夫子他们更看重,还是游学本身的出发点。
想让他们这群学子收获的更多,这才迟迟没有赶往目的地,而是一直在周边,带他们看人生百态。
夕阳下,纤夫们喊着号子拉船,汗水在古铜色的皮肤上流淌。
徐夫子指着江心的漩涡:";为官者当如中流砥柱,既要护得百姓周全,也要看清暗流所在。";
他转头看向弟子们,";科举之路,恰似这逆水行舟,稍一松懈便会被冲得无影无踪。
月上柳梢时,弟子们围坐在篝火旁整理游学笔记。有人写:
";今日见渔父织网,方知法网当如渔网,疏密有度。
";有人记:";药铺掌柜说,药材需炮制九次方得奇效,治国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