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中式教育(一)

做完笔记后,剩下的时间留给同学们……做卷子。

第二节课后是课间,总共二十分钟,其中有七分钟是敷衍了事的眼保健操,有三分钟是预备铃声,剩下的十分钟是名义上的“课间自习”。

实际上还是……做卷子。

李华同学去了厕所,厕所挤满了人,他排了很久的队才进入单间。厕所单间虽然很臭,苍蝇四处乱叮,角落堆满烟头,隔板上还用粉笔划满了脏话,但这是学校里唯一的私人空间,只有躲在厕所时你才敢释放真正的自己。相信屏幕前的你也有躲在厕所玩手机的习惯。

李华解手的过程很痛苦。他每天在教室坐得太久,长痔疮了。

上午第三节是语文。按理说到这时间段了,旭日初升朝气蓬勃,孩子们也理应摆脱睡意,精神焕发,可语文老师凭借着“自身实力”,又将学生们打入了沉睡的泥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说学生偏科,其实语文老师也会偏科。她讲不出木兰出征的靓飒,讲不出《背影》中的亲情,但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文人贬谪的凄凉。

听写完古诗词后,剩下的时间用来……做卷子。

上午第四节是英语,听见这个科目你肯定就已经引起了生理性恐惧。英语课老师则是前面三位的极端,她完美地懂得如何驱散同学们的睡意,以令其上课全程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按照S形顺序读一单元单词。接不上的同学,单词罚抄十遍。十分钟后听写,不过关的人下课到我办公室来。”英语老师拿着一把五十米长的戒尺冷冷道。

一单元单词大概有六十个,而且还是一次性听写完。数目夸张不说,还只给了十分钟的背诵时间,也就是说每分钟要背足足六个单词。但英语老师振振有词,她说这其实是复习而不应该是学习,这些单词那就是你应该事先预习完的。

寒假有整整三十天的时间,不可能全都拿来玩了吧?

虽然你的寒假最多二十九天。(兴许还能更少。)

同学们自然不可能背下六十个单词,除非往脑子里下载一本《牛津词典》。可他们作弊的方案倒是花样百出:有人用铅笔写在桌子上,听写时可以用纸挡住;有人用签字笔写在手臂上,事后吐点唾沫轻轻一抹就完事儿。(别问作者为什么这么懂。)

在他们的高级的作弊手法下……

全班只有一个人通过。

上午最后一节是体育,欸,这对你应该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不过我可以对你解释一下,体育课是语数外三科的交集,哪位老师有空哪位老师上。

你肯定疑惑,上节课听写全班只有一个人通过,他们都去挤办公室了么?当然不是。英语老师直接霸道地将体育课包场了,同学们又加了一节英语课。

背着各种绞来绞去的英语语法,同学们心底咒了无数次“我要洋人死”。他们终于了解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调侃),也从未像此时此刻这么支持过慈禧太后。

到了中午,李华同学来到食堂,一箪食一瓢饮,陶冶情操,磨练意志。

稀汤如水沟般清澈,菜叶如沙拉般稀烂,菜筋如树皮疙瘩般难啃,肉类如化肥般腥膻,散发出乙硫醇的气味。【支持的人评论区发“守护”。】

学校食堂和厕所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区别是食堂需要收费,而躲在厕所进餐还要被校领导抓住罚钱。【守护】

在单餐二十五元的午饭中,李华同学陆续吃出了三根头发、五片蟑螂及六根蠕动的毛毛虫。

其实食堂菜难吃是有原因的,你觉得难吃是不明白校领导的苦心:

想当年革命先烈多么辛苦,嚼草根,挖野菜,就是为了给未来的我们争取到更为美好的生活。所以今天学校也要让我们吃苦,没苦硬吃,硬要吃苦,这是为了让我们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苦。这样才对得起革命先辈。【守护】

进完糠,李华回到教室,又坐回了那个冰冷坚硬的座位。

中午午自习,做卷子。中午午休,做卷子。下午第一节课,做卷子。下午第二节课,做卷子。下午第三节课,做卷子。下午第四节课,你猜怎么着?还是——做——卷——子!

晚饭的质量和午餐不相上下,距离呕吐物仅有一步之遥。

晚自习时老师们变换了折磨人的方案,他们不再发卷子了,而是决定讲题,因为晚自习不讲题的话会被扣工资。不过老师们也不完全是讲题,他们讲题前还要给同学们做心理教育,比如“量变引起质变”,比如“多一分就多一个操场”,比如“这是最关键的时刻”……那叫一个“霸道鸡汤强制灌”。

换个真实点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其描述为“服从性洗脑”。【守护】

教师们经常讲着讲着就忘了时间,六十分钟的晚自习,发个鸡汤居然不自觉地发了半个小时。

教师的啰嗦总和年龄呈正比。【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