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十二时中时刻铭记,行功百刻全然尽收。五年历经十万八千周,切勿让神水干涸,切莫放纵火光忧愁。

水火调和无损伤之处,五行相互联络如钩。阴阳和谐登上云楼,乘鸾飞升紫府,跨鹤奔赴瀛洲。

这一篇词牌,名为《临江仙》。单单叙述唐三藏师徒四人,水火既济,本性清凉。借得纯阴宝扇,扇熄了燥火遥山。不一日便走过了八百路程。师徒们逍遥自在,向西而行。正值秋末冬初之时,见到了一些景象:

野菊花残英飘落,新梅花嫩蕊初生。村村都在收纳禾稼,处处都能享用香羹。平地上的林木落叶,远山显现出来,弯曲的山涧中霜浓幽壑清。应钟之气,闭蛰之营。纯阴纯阳,月帝玄溟,盛水之德,舜日怜晴。地气下降,天气上升。彩虹隐藏不见踪影,池沼渐渐生出寒冰。悬崖上悬挂的索藤花败落,松竹在凝寒中颜色更加青翠。

四众一路行来,历经多时,前方又遇城池临近。唐僧勒住马缰,唤徒弟道:“悟空,你瞧那厢楼阁高耸,气势不凡,不知是个什么去处?”行者闻言,抬头举目观看,只见一座宏伟的城池矗立眼前。真个是:

龙蟠虎踞,形势险要,金城巍峨。四周华盖低垂,仿佛近在咫尺;百转千回的街道,平坦如砥。玉石桥栏上排列着精巧的瑞兽,黄金台座上罗列着贤明之士。这真可谓是神州的都会,天府的瑶京。万里邦畿坚固,千年帝业昌盛。蛮夷之邦恭敬顺服,感恩君恩深远;海岳诸神朝拜元圣,盛会充盈。御阶洁净无尘,辇路清幽宁静。酒肆中歌声喧闹,花楼里喜气洋洋。未央宫外的长春树,想必应许着朝阳下彩凤鸣啼。

行者说道:“师父,那座城池,定是一国帝王的所在之地。”八戒却笑道:“天下之大,府有府城,县有县城,怎见得就是帝王之所?”

行者说道:“你有所不知,帝王的居所,与府县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你看那四周有十几座门,周围绵延百十多里,楼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缤纷多彩。若非是帝京邦国,怎会有如此壮丽的景象呢?”沙僧点头道:“哥哥果然眼明,能识得这是帝王之处,只是不知这地方唤作什么名色?”行者答道:“此处又无牌匾旌号,我又如何得知?须得进入城中询问一番,方能知晓。”

长老策马前行,不一会儿便到了城门口。他下马过桥,走进城门,开始仔细观察。只见城内六街三市,商贸繁荣,货物琳琅满目,人们互通有无;又见街上行人衣冠隆盛,人物豪华,尽显繁华之象。师徒几人正行走间,忽然看到有十几个和尚,一个个都身披枷锁,戴着镣铐,沿着街道挨家挨户地乞讨,模样着实狼狈不堪。三藏见状,不禁叹息道:“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啊。”他转头对悟空说道:“悟空,你上前去问他们一声,为何会遭受这等罪罚?”

行者听闻此言,立刻喊道:“那和尚,你是哪座寺庙的?为何身披枷锁?”众僧赶忙跪倒在地,齐声说道:“爷爷,我们是金光寺中含冤受屈的和尚啊。”行者又问道:“那金光寺位于何处?”众僧回答道:“只需转过这个街角便是。”行者便将他们带到唐僧面前,再次问道:“你们究竟有何冤屈,说来我听听。”众僧说道:“爷爷,不知你们是从何方而来,我们似乎与你们有些面熟。只是此处不便详说,还请诸位到荒山之中,我们再详细诉说其中的苦楚。”长老点头说道:“也好。那我们便先到他那寺庙中去,再仔细询问事情的缘由。”

师徒四人来到了山门前,只见门上横着写了七个金色大字——“敕建护国金光寺”。他们走进门内,仔细观察四周景色,但见那古老的宫殿里香火和油灯都已冷却,走廊显得十分冷清;高耸入云的高塔足有千尺之高,几棵青松滋养着人们的心性;满地的落花无人踩踏,屋檐前的蜘蛛网随意攀爬;架空的鼓,高悬的钟,壁画上尘土飞扬,佛像模糊不清;讲经的地方幽静,僧人不见了踪影,禅堂安静,鸟儿经常出没其中;景象凄凉令人叹息,寂寞无尽让人痛苦。尽管佛像前设有香炉,但炉中的灰烬冰冷,花朵凋零,一切都是空洞虚无。

唐僧心中酸楚,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众僧们戴着枷锁,推开正殿大门,请长老进去拜佛。长老进入殿堂,献上心香,恭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转身走向后面,看到那方丈的檐柱上还锁着六七个小和尚,唐僧非常不忍心看到这样的情景。当他走到方丈时,众僧纷纷前来叩头行礼,并询问道:“各位老爷相貌各异,难道你们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吗?”

行者听后笑着问道:“你们这些和尚有什么未卜先知的本事吗?我们就是从东土大唐而来的取经人,你们是如何知道的呢?”众僧赶忙回答道:“爷爷啊,我们哪有什么未卜先知的本事,实在是遭受了天大的委屈,无处诉说,每天只能向天祈求、向地呼喊。也许是我们的哭喊惊动了天神,昨天夜里,每个人都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告诉我们会有一位来自东土大唐的圣僧前来拯救我们,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冤屈得到伸张。今天果然见到老爷如此奇异的模样,所以才认出了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唐僧听后十分高兴,连忙问道:“你们这里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冤屈?”众僧跪地禀告道:“爷爷,这座城名叫祭赛国,乃是西方的重要城市。当年四方国家都会前来朝拜进贡:南方是月陀国,北方是高昌国,东方是西梁国,西方是本钵国。他们每年都会进贡美玉、明珠、娇美的妃子和俊美的马匹。我国不用发动战争,也不需要出征讨伐,其他各国自然而然就会将我国视为上邦。”唐僧接着问道:“既然被尊为上邦,想必贵国国王一定是英明有道,文臣武将也都是贤能之人吧。”

众僧纷纷说道:“爷爷啊,我们这里的君主既没有文采又不会武功,根本称不上是一个有道明君。我们这座金光寺一直以来都是被祥瑞之气环绕着,宝塔上方祥云笼罩,瑞霭高升;夜晚会放出霞光,万里之外都能看见;白天则会喷出彩色的气体,四个国家都能看到。因此,人们都认为这里是天府神京,四方蛮夷都来朝拜进贡。然而就在三年前的孟秋朔日,半夜子时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了一场血雨。第二天清晨,家家户户都感到恐惧和悲伤。众公卿将此事上奏给国王,但却不知道上天为何发怒。当时,他们邀请了道士设坛做法,和尚诵经念佛,向天祈求平安、感谢大地。可是谁能想到,我们寺庙里的黄金宝塔竟然被玷污了,这两年来外国不再前来朝拜进贡。国王想要发动战争讨伐,众大臣劝谏说我们寺中的僧人偷走了塔上的宝物,所以才没有了祥云瑞霭,外国也就不来朝拜了。可那昏庸的君王却根本不调查事情的真相。”

那些个贪官,将我们这些出家人给抓了起来,对我们严刑拷打,逼问宝物下落。当时寺里一共有三代和尚,前两代已经受不住酷刑折磨,去世了。现在他们又来捉拿我们这一代,还上了枷锁。老爷您高高在上,我们怎么敢欺骗您呢,更不可能偷取塔中的宝物啊!请老爷可怜我们,不要冤枉好人,用您的慈悲和法力,救救我们吧!”

三藏听后,点了点头,叹息道:“这件事情真是扑朔迷离,难以查明真相。一方面是朝廷治理不善,另一方面是你们遭遇灾祸。既然上天降下血雨,弄脏了宝塔,那时候为什么不启奏皇帝,请求调查,反而要忍受这样的苦难呢?”众僧回答说:“爷爷,我们都是普通人,哪里能懂得天意,况且前辈们都没有分辨清楚,我们又该怎么办呢?”三藏说:“悟空,现在是什么时辰了?”行者回答:“大约是申时前后。”

三藏说道:“我想要面见国王,请求倒换通关文牒,但因为这些僧侣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所以很难向国王奏明。当初我离开长安时,曾在法门寺立下誓言:到西边去,每遇到一座寺庙就烧香拜佛,见到佛塔就打扫干净。今天来到这里,看到有遭受冤屈的僧人,是因为这座宝塔而受到连累。你们给我准备一把新扫帚,等我洗完澡后,上去清扫一下,看看这肮脏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塔不发光,找到原因后,才能向国王汇报并解救他们的苦难。”

那些戴着枷锁的和尚听了,赶紧跑到厨房拿了一把菜刀,递给八戒说:“爷爷,请您用这把刀打开柱子上锁住小和尚的铁锁,让他去准备斋饭和香汤,伺候老爷进斋沐浴。我们则去街上买一把新扫帚回来给老爷扫塔。”八戒笑着说:“开锁有什么困难呢?不需要用刀斧,让我那位长着毛脸的兄弟来吧,他可是开锁的行家。”

行者果然走上前去,使出解锁之法,用手轻轻一摸,几把锁就都掉下来了。那些小和尚纷纷跑到厨房里,刷洗锅灶,准备饭菜。唐僧师徒们吃过斋饭后,天色渐暗。这时,那个负责看守他们的和尚拿着两把扫帚走了进来,唐僧十分高兴。

正在说话的时候,一个小和尚点亮了油灯,前来邀请他们去洗澡。此刻,天空中繁星点点,月色明亮,城楼上的更鼓声整齐地响起。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