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陈家庄的众多信众们,将猪羊等祭祀品与行者、八戒喧闹地抬着,一直来到灵感庙里排列好。他们将童男童女安置在上首的位置。行者回头望去,只见供桌上摆放着香花蜡烛,正面有一个金字牌位,上面写着“灵感大王之神”,再无其他神像。众信众排列整齐后,一起朝着牌位叩头说道:“大王爷爷,今年、今月、今日、今时,陈家庄的祭主陈澄等众多信众,年龄参差不齐,谨遵年例,供奉童男一名陈关保,童女一名陈一秤金,以及猪羊等祭祀品,敬请大王享用。祈求大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祝祷完毕,他们烧了纸马,各自回到家中,不再提及此事。
那八戒见众人散去,便对行者说道:“我们回家去吧。”行者问道:“你的家在哪里?”八戒回答道:“去老陈家睡觉去。”
行者一脸严肃地说道:“八戒,你又开始胡言乱语了。既然已经答应了他们,就必须要帮他们完成这个心愿才行啊。”八戒反驳道:“哼,你才是呆子呢!只是哄哄他们玩玩而已,何必当真去祭祀,还要和那妖怪较真呢?”行者摇摇头,认真地说:“不要乱说。做事要有始有终。一定要等到那大王来吃掉供品,才算圆满结束;否则,如果再让他降灾害人,反而会带来更多麻烦。”
正当他们讨论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呼呼的风声。八戒紧张地叫道:“不好了!风声响起来了,那妖怪要来了!”行者连忙示意八戒不要出声,自己则准备好应对。没过多久,庙门外果然出现了一个妖邪。只见他身穿崭新的金甲金盔,腰间缠着宝带,周围环绕着红云。他的眼睛如同夜晚升起的明亮星星,牙齿像排列整齐的锯齿。脚下的烟雾缭绕飘荡,身旁的雾气温暖而熏人。行走时带着阵阵阴冷的风,站立时散发着层层的煞气。看起来就像是卷帘扶驾的将军,又像是镇守寺庙的大门神。
那怪物拦在庙门前,大声喝问道:“今年祭祀的是哪一家?”行者脸上带着笑容,回答说:“承蒙您的询问,庄头是陈澄和陈清家。”那怪物听到回答后,心里不禁起疑,暗自想道:“这个童男胆子真大,说话也很伶俐。往常那些被抓来祭祀的孩子,只要问一声就吓得不敢说话,再问一声就会吓破胆;伸手去抓他们时,已经变成了死人。怎么今天这个童男却能够如此巧妙地回应呢?”
怪物不敢轻易上前捉拿,再次问道:“童男童女叫什么名字?”行者笑着回答:“童男名叫陈关保,童女名叫一秤金。”怪物说道:“这祭祀比赛是去年的老规矩,现在供奉给我,应该让我吃掉你们。”行者回答:“我们不敢反抗,请您随意享用。”怪物听了这话,还是不敢轻易动手,拦住门大声呵斥道:“你别顶嘴!我每年都是先吃童男,今年倒是要先尝尝童女的味道!”八戒一听,顿时慌了神,连忙说:“大王还是按照惯例来吧,可别乱了规矩啊。”
那怪物二话不说,松开手,就向八戒扑去。八戒猛地跳了下来,现出了原形,挥舞着钉耙,用力一挥,那怪物连忙缩回手,转身就跑,只听见“当”的一声响。八戒得意地说:“我把它的铠甲打破了!”行者也现出原形查看,原来是冰盘大小的两个鱼鳞。行者大喝一声:“追!”两人跳到空中。那怪物因为来参加宴会,没有携带兵器,空手在云端里问道:“你们是哪里来的和尚,竟敢到此欺负我,破坏我的香火,坏了我的名声!”
行者说:“你这妖怪,竟然不知道我们。我们是东土大唐圣僧三藏奉钦差西天取经的徒弟。昨天晚上住在陈家,听说有邪魔,假冒灵感大王的名号,每年都要童男童女祭祀,是我们慈悲,拯救生灵,才来捉拿你这妖怪!你赶快如实招来,一年吃了两个童男女,你在这里称王称霸了几年,吃了多少男女?一个个都给我算清楚,否则饶不了你的性命!”那怪物听了,转身就跑,被八戒又一钉耙打去,可惜没有打中。它化作一阵狂风,钻进了通天河里。
行者说道:“不用去追赶他了。这个妖怪可能是河里的生物。暂且等到明天再想办法抓住他,送我的师父过河。”八戒听从了行者的话,直接回到庙里,把那些猪羊祭品和桌子一起搬到陈家。这时,唐长老、沙和尚以及陈家兄弟正坐在大厅中等消息,忽然看见他们两人把猪羊等物品都扔在了院子里。唐僧迎上去问:“悟空,祭祀的事情怎么样了?”行者把那自称赶妖并钻进河里的事情说了一遍。两位老人非常高兴,立即命令打扫厢房,安排床铺,请他们师徒休息,不再提及此事。
再说那个妖怪得到命令后,回到水里,坐在宫殿中,默默地不说话。水中的大大小小眷属们问:“大王每年享受祭祀,回来时都很高兴,为什么今天会烦恼呢?”那怪说:“往年享用完毕,还会带一些剩余的食物给你们享用,今年连我自己都没有吃到。运气不好,遇到了一个对手,差点丢了性命。”
小主,
众水族连忙问道:“大王,到底是谁啊?”那怪恶狠狠地说:“是一个来自东土大唐的圣僧的徒弟,正准备去西天拜佛求经呢。他们假扮成男女,坐在庙里。我被他们识破了真面目,差点丢了性命。一直听说人讲:唐三藏是经过十世修行的好人,只要能吃到他一块肉就能延年益寿。没想到他的徒弟这么厉害。我被他们坏了名声,破了香火,本来想抓唐僧,但是恐怕很难做到。”
这时,水族中有个身穿斑斓衣服的鳜婆跳出来,向怪物行礼后笑着说:“大王,要抓唐僧,有什么难的!不过抓到之后,可以给我一些酒肉吗?”那怪回答:“如果你有好主意,我们一起努力,抓住唐僧,我就和你结拜为兄妹,一起享受。”鳜婆高兴地拜谢道:“早就知道大王有呼风唤雨、搅动大海的神通,不知道会不会下雪?”
那怪得意地说道:“会降。”接着又问道:“既然会降雪,不知道会不会让水变冷结冰呢?”那怪自信满满地回答:“当然会!”鳜婆兴奋地拍着手笑道:“这样就太容易了,太容易了!”那怪好奇地问:“你说说看,怎么个容易法?”鳜婆兴致勃勃地说:“今夜有三更天的时候,大王不用犹豫,尽快施展法术,刮起一阵寒风,下起一场大雪,把通天河全部都冻结起来。然后让我们这些善于变化的人,变成几个行人的样子,站在路口,背着包拿着伞,挑着担子推着车,不停地在冰面上行走。那唐僧取经的心非常急切,看到这样的行人,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踏冰渡河。大王稳稳地坐在河中心,等他的脚步声响起,立刻打破寒冰,连他的徒弟们一起掉进水里,就能一举成功啦!”
那怪听后,满心欢喜地说:“太好了,太好了!”于是立即走出水府,踏上高空兴风作雪,凝结寒冷使其冰冻成冰,暂且不表。
却说唐僧师徒四人,夜宿在陈家庄。临近破晓时分,师徒四人感到寒意袭人,难以入眠。八戒哆哆嗦嗦,无法入睡,叫道:“师兄,好冷啊!”行者回应道:“你这个呆子,真是没有出息!我们出家人应该不受寒暑影响,怎么会这么怕冷呢?”
唐僧也说道:“徒弟们,确实很冷。你们看,外面的景象就像是:厚重的被子毫无暖意,双手缩在袖子里仿佛握着冰块。此刻,凋零的树叶上挂满了寒霜,苍劲的松树上悬挂着冻结的铃铛。大地因为严寒而裂开,池塘因为寒冷而凝固成冰。看不到渔船上的老人,寺庙里也难寻僧人。砍柴的人担心柴火不够,富家子弟却喜欢增添炭火。出征的人需要像钢铁般坚强,诗人的笔触犹如菱形。皮袄仍然觉得单薄,貂裘还是觉得轻薄。蒲团上的老僧已经僵硬,纸帐中的灵魂也受到惊吓。绣花的被子和重叠的褥子都无法抵御寒冷,全身颤抖得如同铃声一般。”
师徒们都无法入睡,纷纷爬起来穿好衣服。打开门一看,呀!外面已是白茫茫一片,原来是下雪了!行者说道:“难怪你们觉得寒冷,原来是下了这么大的雪!”
四人一同向外观看,好一场大雪!只见到处彤云密布,惨雾重重:彤云密布,朔风凛冽,在天空中呼啸;惨雾重浸,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大地。真可谓是:六出飞花,片片如同飞琼般洁白;千林树木,株株都像是带上了美玉。不一会儿,积雪如粉,瞬间又变成了盐粒。白鹦的歌声失去了往日的素洁,皓鹤的羽毛也变得如同一般。这场雪仿佛凭空增添了吴楚大地的千江万水,又似乎压倒了东南地区的几树梅花。就好像是战败的玉龙败退了三百万,果然如败鳞残甲般满天飞舞。哪里能找到东郭先生的鞋子,袁安的卧床,孙康的映雪读书;更不见子猷的小船,王恭的氅衣,苏武的餐毡。只是看到几家村舍如同银砌,万里江山好似玉团。好雪啊!柳絮漫天飞舞,铺满了桥梁;梨花纷纷扬扬,掩盖了屋舍。柳絮漫桥,桥边的渔叟挂上了蓑衣;梨花盖舍,舍下的野翁在煨着骨头。客人们难以买到酒,仆人苦苦寻觅着梅花。雪花洒洒潇潇,如同裁剪出的蝴蝶翅膀;飘飘荡荡,像是剪下的鹅毛衣裳。它们团团滚滚,随风飘移,层层叠叠,让人迷失在道路之中。阵阵寒威穿透了小小的帷幕,飕飕冷气透过了幽深的帏帐。丰年的祥瑞从天而降,真值得庆贺人间的好事啊!
那场雪,如同仙女散花般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果然如剪裁的美玉和飞扬的棉絮一般美丽。师徒们惊叹不已,观赏了许久。这时,只见陈家老者带着两个僮仆,清扫开道路上的积雪,又有两个僮仆送来热气腾腾的洗脸水。过了一会儿,又送上滚烫的茶水、奶酪饼和炭火。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一起前往厢房,师徒们依次坐下。
长老好奇地问道:“老施主,请问贵处的时令如何划分呢?是否也有春夏秋冬之分?”陈老笑着回答说:“我们这里虽然地处偏僻,但只是风俗习惯和人物有所不同,至于各种谷物庄稼、牲畜等,都与上天共享同样的阳光雨露,怎么会没有四季之分呢?”三藏疑惑地问:“既然有四季之分,为何现在会有如此大的雪和这般寒冷的天气呢?”陈老解释道:“此时虽然是七月,但昨天已经是白露节气,也就是八月节了。我们这里每年八月都会有霜降和降雪。”三藏感叹道:“这与我东土的气候差异真大啊!我们那里只有到冬至才会下雪。”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