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乌鸡国王太子,自与大圣分别之后,不多时便回到了城中。他果然没有直奔朝门,也不敢去报传宣诏,而是径直来到了后宰门首。只见有几个太监在那里把守着,他们见太子来了,不敢加以阻拦,便让他进去了。
这位好太子夹紧马腹,策马冲进了里面,不多时便来到了锦香亭下。只见那正宫娘娘正坐在锦香亭上,两边有数十个嫔妃在为她掌扇。而那娘娘正倚着雕栏,默默地流泪。
你可知她为何流泪?原来她在四更时分也做了一个梦,只是记得一半,另一半则含糊不清,她为此沉思不已。就在这时,太子下马,跪在亭下,轻声呼唤道:“母亲!”
那娘娘强装出欢喜的样子,叫道:“孩儿啊,真是高兴啊,高兴啊!这两三年来,我一直都在前面宫殿里和你父王讨论事情,没有时间见面,我非常想念他。今天你怎么有时间来看我呢?真是千万个欢喜啊,真是千万个欢喜啊!孩儿,你为什么声音这么悲惨?你父王年龄大了,总有一天会像龙一样回到碧海,凤凰返回丹霄。到那时,你就继承了皇位,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太子磕着头说:“母亲,我问您:登上皇位成为皇帝的是谁?自称孤独、自称为寡人的又是谁?”
娘娘听了这话,说道:“这孩子发疯了!当皇帝的当然是你的父王,你问这个干什么?”太子再次磕头说:“希望母亲能赦免我的罪过,我才敢问,如果不能赦免,我就不敢问了。”娘娘说:“我们母子之间有什么罪过?赦免你,赦免你,快说吧。”太子说:“母亲,我想问您,三年前在夫妻宫里发生的事情,和后来三年的恩爱情形是否相同,怎么样?”
娘娘一听这话,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急忙从亭子上下来抱住太子,紧紧地搂在怀里,眼泪汪汪地说道:“孩子啊!我们好久没有见面了,你今天怎么会突然进宫来问这些事情呢?”太子生气地说:“母亲如果有什么话就赶紧说,如果再不说,恐怕就要耽误大事了。”娘娘这才让身边的人都退下去,流着眼泪小声说道:“这件事情,如果你不问,就算我死了也不会明白。既然你问了,那就听我说吧:三年前的时候还是很温暖的,但三年后却变得冷漠无情。我曾在枕边恳切地询问过他,他却说自己年老体弱,对这种事情已经无能为力了!”
太子听完这些话,立刻松开手,跳上马鞍准备离开。娘娘一把拉住他说:“孩子,你还有什么事情吗?话还没说完怎么就走了?”
太子跪在面前,面露难色道:“母亲,此事孩儿不敢轻易说出口。今日早朝过后,承蒙钦差大人邀请,孩儿架鹰逐犬,出城打猎。途中偶遇从东土大唐而来的取经圣僧,其大徒弟乃是孙行者,据说极善降妖除魔。圣僧告知孩儿,原来我父王并非病故,而是死在了御花园的八角琉璃井内。如今那全真假扮父王,篡夺了龙位。今夜三更,父王托梦于圣僧,请他到城中捉怪。孩儿对此事将信将疑,特来询问母亲。母亲方才说出那番言语,想必母亲也认为那全真是个妖精。”
那娘娘听后,泪流满面道:“儿啊,你怎么能轻易相信外人之言呢?”太子道:“儿也不敢完全相信,只是父王临终前曾留下表记给圣僧。”娘娘忙问是何物,太子从袖中取出那金厢白玉珪,递与娘娘。娘娘一眼便认出这是当时国王的宝物,顿时泪如泉涌,悲声道:“主公啊!你为何死去三年,不来见我,却先去见那圣僧,而后才来见我?”太子不解地问道:“母亲,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娘娘听闻此言,心中一惊,忙道:“儿啊,我四更时分,也做了一梦,梦见你父王湿漉漉的,站在我跟前,亲口说他死了,鬼魂儿拜请了唐僧,降假皇帝,救他前身。我记得便是这等言语,只是一半儿不得分明。正在这里狐疑,怎知今日你又来说这话,又将宝贝拿出。我且收下,你且去请那圣僧急急为之。若果然能扫荡妖氛,辨明邪正,也算是报答了你父王的养育之恩了。”
太子急忙上马,出后宰门,躲离城池。真个是噙泪叩头辞国母,含悲顿首复唐僧。
不多时,他们便出了城门,径直来到宝林寺山门前,太子下马。众军士赶忙上前迎接太子,此时,只见一轮红日即将西坠。太子传令,严禁军士随意乱动。随后,他独自一人进入山门,整理好衣冠,恭敬地拜请行者。
只见那猴王从正殿摇摇摆摆地走来。太子见状,立即双膝跪下,说道:“师父,我来了。”行者走上前,将他搀扶起来,说道:“请起,你到城中,可曾询问过什么人吗?”太子回答道:“我问过母亲了。”接着,他将之前的事情详细地叙述了一遍。行者微微地笑了笑,说道:“若是那般寒冷,想必是由什么冰冷的东西变化而成的。不必担心,不必担心,待我老孙为你扫除障碍。只是今日天色已晚,不太方便行事。你先回去吧,待明日清晨我再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太子双膝跪地,恭敬地叩拜道:“师父,我只想在此伺候您,待到明日与师父一同上路罢了。”行者连连摇头道:“不好,不好!倘若与你一同入城,那怪物定会心生疑虑,不说我是碰巧撞见你,反倒说是你特意请老孙来的,岂不是要惹他怪罪于你?”太子面露难色,说道:“我如今进城,他也定会怪罪于我。”行者追问道:“他怪你什么?”太子叹息道:“我自早朝受差遣,带领若干人马鹰犬出城,至今一日,却未猎得一件野物,如何向皇上复命?若问我个不才之罪,将我监禁在羑里,你明日进城,我又将依靠何人?况且那班部中更无一个相知之人啊。”行者听闻,笑道:“这有何要紧?你若早些说,我便为你寻些猎物。”
好一个神通广大的大圣!你瞧,他当着太子的面,施展出神奇的手段,身子轻轻一纵,便跃上了云端。只见他捻动法诀,口中念起“唵蓝净法界”的真言,刹那间,那山神、土地便被拘到了半空中,恭敬地施礼道:“大圣,您呼唤小神,有何吩咐?”行者说道:“老孙我保护唐僧来到此地,本欲捉拿邪魔,怎奈那太子打猎无果,不敢回朝。我想向你们讨个人情,快快寻些獐鹿兔、走兽飞禽来,让他带回去交差。”
山神、土地听了,哪敢不遵命,连忙又问各需要多少。大圣道:“不必拘泥数量,随意取些来便是。”于是,众神立刻吩咐本处的阴兵,刮起一阵聚兽阴风,不多时,便捉来了许多野鸡山雉、角鹿肥獐、狐獾狢兔、虎豹狼虫,总计有百千余只,献给了行者。行者却道:“老孙不要这些。你们可将它们的筋都抽出来,整齐地摆放在那四十里路的两旁,告诫那些人不得放纵鹰犬,让他们将这些拿回去,也算是你们的功劳了。”众神依言而行,散去阴风,将这些猎物摆放在道路两旁。
行者方才按下云头,对着太子说道:“殿下请回吧,路上已经有猎物了,你自行收去吧。”太子见他在半空中施展如此神通,怎能不信,只得叩头拜别。出了山门,太子传下命令,让军士们回城。只见那路旁果然有无数的野物,军士们不放鹰犬,一个个都动手擒捉,欢呼喝彩,都说是千岁殿下的洪福,又怎知是老孙的神功呢?只听得凯歌声声,众人一拥回城去了。
这行者保护了三藏。那本寺中的和尚,见他们与太子如此亲密,怎不恭敬有加。于是又安排斋供,款待了唐僧,师徒二人依然歇息在禅堂里。将近一更时分,行者心中有事,焦急得难以入眠。他一下子爬起来,来到唐僧床前,轻声呼唤:“师父。”
此时长老尚未入眠,他深知行者惯于大惊小怪,故佯装入睡不予回应。行者轻抚着他的光头,摇晃着说道:“师父怎的睡下了?”唐僧怒嗔道:“这顽皮的家伙!都这般时候了还不睡,瞎叫嚷个啥?”行者赔笑道:“师父,有一件事儿要跟您商量商量。”长老问道:“何事?”行者挠头道:“我今日白天跟那太子吹嘘,说我的本领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捉拿那妖精如同探囊取物般容易,伸手一抓就能将其擒获。可现在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细细想来,此事似乎有些棘手呢。”唐僧安慰道:“你觉得困难,那就别去捉那妖怪了吧。”行者急忙回道:“捉还是要捉的,只是从道理上讲不通啊。”
唐僧听了行者的话,生气地说:“这猴子胡说八道!妖怪夺取了人类君主的地位,怎么能说是合理的呢?”行者笑着解释道:“你老人家只知道念经、拜佛、打坐、参禅,哪里见过萧何制定的律法呢?俗话说:‘抓贼要捉赃。’那怪物当了三年皇帝,没有露出任何破绽或泄露风声。他与三宫六院的妃子们同床共枕,还和文武百官一起享乐,就算我老孙有能力抓住他,也很难给他定下罪名啊。”唐僧疑惑地问:“为什么不能定罪呢?”行者回答说:“即使他像一个不会说话的葫芦,我也会让他滚上几圈。他肯定会说:‘我是乌鸡国国王,有什么违背天理的事情,你们来抓我?’我们用什么证据去反驳他呢?”唐僧无奈地说:“那该怎么办呢?”
行者得意地笑了起来,说:“老孙已经想好了计策,但这件事对你老人家有点不利,因为你有点偏袒八戒。”唐僧连忙否认:“我怎么会偏袒他呢?”行者调皮地说:“八戒长得憨厚老实,所以你对他有所偏爱。”唐僧着急地追问:“我怎么会偏爱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