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辰想的很简单,做草席的用料不缺,但是这东西是真的不结实,他们整天往山上跑,要不了几天鞋底子就会坏。
每一双鞋子坏的最快的就是鞋底子。
那么就得多做些底子,其他的不是不重要,而是跟鞋底子比起来没有那么重要。
因为消耗的速度完全不一样。
鞋底子上面加一层皮子,既可以让底子牢固一些,还可以防湿防水保暖。
鞋面儿也用皮子,没有好的就用差的,实在不行就奢侈一把,里面加上一层布,免得磨脚。
反正轻易又不会坏,真的坏了的话,只用换鞋底子就行。
虽然他们这会儿都在长身体,脚也会跟着变大,但是他们的年龄不一样啊。
大的穿不了的,小的可以接着穿,总归是不可能浪费的。
甚至于他还在想,鞋底子就只能用这些材料做吗?
他在山间见到棕榈,那个毛看起来十分的结实,不说多柔软,质地跟猱的毛十分相似,总觉得比他们现在用的材料要强的多。
苏青舟想的比他就更多更细致了。
作为一个跟着苏青良在城里混的时间最久的人,他见过了太多的人,知道的东西自然比几个小的多的多。
城里面什么样的人都有,穷的富的一般的,穿戴的东西也是形式不一,材质不一。
他们用茅草做的这种算是最低等最廉价也是最适合他们的。
可就是这种鞋子,也是可以用其他的材料去做的。
比如麻,或者别的东西。
再说了,谁规定了他们这些人这辈子就只能穿草做的屦?。
他们结束了乞讨的日子已经是良民了,迟早有一天他们也能穿上履穿上长靴。
介于早晚已经冷了,所以他们也不像之前那样,早上爬起来就往山上去。
起来之后,该打扫的打扫,该做饭的做饭,围在火堆边上各自忙各自的事情。
等太阳出来了,外面一下暖和起来他们再上山。
苏青良他们回来的时候,门前的地里已经多了一层青色。
房子还是原来的样子,上面他们住进来之后就加上去了茅草在夕阳的余晖下,金黄金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