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战术穿插,
简单点理解,便是穿过地方阵地,插入敌后,强行分割地方大军。
将一万人,分割成十个一千人,在集中优势火力,一个又一个的将其拔掉。
这乃是霍延年在军校时候的必修课之一。
那些教官们虽然很推崇火力覆盖的招数。
甚至就连秦墨也是无比推崇火力覆盖,主张能用炮火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问题。
但要知道,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火力覆盖的。
后勤,是军队最为致命的问题,尤其是在今天这个道路都没有铺满全国的时代。
运送物资,是一个难题。
但有时候战情就是军令,不可能等着你准备好。
所以,战术穿插这一理念,是每一个军官都必须要学习的课程。
为的就是要在极端的条件下,依旧保持着军队的超高战斗力。
两千五百人打三万人,能不能打?
能打!而且还能将其全歼!
这不仅仅是装备的代差,还有战术理念的代差,以及军队信念的代差。
战术穿插,分割敌人。
看起来很简单的八个字,但放眼古今,几乎没有部队敢这样做。
大规模的军队对决,只需要每隔几百米的地方,布置一支军队,就能有效的阻止敌军的前进。
那些攻城战,围城战等也是如此。
一座城池摆在那里,就可以阻拦住敌军前进的脚步。
如果说,敌军的主要目的地是城池后方的地区,那为何不直接放弃攻城,选择绕过城池呢?
反而是选择在城池下死磕,不拔掉这个点,绝不进军。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害怕被切断后勤。
防守方只需要死守这座城池,就能形成辐射四周的无形的铜墙铁壁。
一个小队的阵地能够辐射四周几百米。
一个军营能够控制方圆几里。
一个城池,能够控制方圆几十里。
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没有人敢绕开这些点,不然,防守方只需要直接切断后勤。
一支军队基本上就成了被包围的羊!
大军尚且如此,更何况小股部队冲入敌后分割敌人呢?
那简直就和送死没什么区别。
这也是古往今来,从来没有将领敢这样玩的原因。
霍延年当时在军校学到战术穿插战术的时候,也是满心的震撼与不相信。
可随着他不断的研究,钻研,逐渐发现了战术穿插的恐怖之处。
两千五百人打三万人,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