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德府城城门大开,明明已经下午,但大股的骑兵却还是源源不断的驶出府城。
随后在刘宗敏的旗号下,向着开封方向疾驰。
而更早得知消息的开封,也早在一天前,便将河南发生的事情,通过驿站,发往了京师。
此刻京师。
宽大乾清宫内,崇祯坐在上首,看着眼前奏折,眉宇紧皱。
下方,王承恩拿着一封封军报,不断高声宣读出来。
“...故而南阳府与张献忠部的交战,湖广左良玉部损兵八百,军马器械无数,亟待朝廷补充。”
又念完手中一份报告,王承恩正要拿起下一封,上方的崇祯,却随手丢下奏折,面含恼怒和无奈的看向下方:
“诸位爱卿,关于河南眼下局势,诸位有何见解?”
崇祯不再处理政务,王承恩也放下了手中新的军报,随后喝了口水,微微润了润喉咙。
而在王承恩另一边,崇祯目光看去的方向,几个身着红袍的一品大臣,正坐在椅子上,面容严峻。
此刻崇祯发问,大臣们纷纷看向中间,一位儒雅异常,面容自带英武的儒雅老者。
看着所有人目光都看向对方,崇祯也是皱着眉,直接点名:
“丁启瑞,你身为兵部尚书,有何见解?”
东林把持朝政,朝堂上别的不好说,官员的仪容是极富气质。
不同于孙传庭的内敛,此刻丁启瑞仅是靠着外表,众人看去便觉得是一位顶尖儒将。
只是此刻这位儒将听着崇祯点名,眼底却闪过一丝慌乱与无奈。
为何?因为史书上对丁启瑞最多的两句评价,便是‘启瑞不知兵...’和‘故而遁走...’
他之所以能当上兵部尚书,除了能干的都被崇祯砍完了,没砍的也不敢上外,还有就是东林一脉的大力支持。
此刻崇祯询问对策,正如了历史上的评价,启瑞不知兵,不知该如何回话。
现场一时间有些沉寂,崇祯见此眉宇皱的更紧,正要带着责备开口,丁启瑞终于开了口:
“以下官拙见,还是应当尽快催促孙传庭出关。”
一句话开口,打破了沉寂,上方崇祯闻言后,脸色也稍微缓和了一些。
看着崇祯脸色缓和,丁启瑞松了一口气,虽然不知兵,但察言观色揣摩上意,丁启瑞却知道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