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济世传承

棘圜志 月湾的莎菈 1407 字 1个月前

春日的济世堂内,一场特殊的拜师仪式正在进行。这是思雨收的第一批正式弟子,共有十二人,来自全国各地。

沈明轩站在一旁,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场景。二十多年前,他初到这个时代时,也是从一间小小的医馆开始。如今,济世堂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医学圣地。

"今日拜师。"思雨站在堂前,目光扫过跪着的弟子们,"不是简单的授徒传艺,而是一份责任的传承。"

她取出一个陈旧的药箱,这是当年沈明轩用过的第一个医具箱:"这里面的每一件器具,都承载着济世堂的历史和精神。"

弟子们好奇地看着这个普通的木箱。思雨一件件取出里面的物品:

一个有些磨损的放大镜,那是沈明轩最早使用的检验工具;

一把包浆醇厚的手术刀,见证了无数次生死救治;

一本泛黄的医案记录,记载着早期的重要案例;

一副沾满药渍的天平,曾经配制过数不清的药方。

"这些不仅是医具。"思雨说,"更是济世堂的传承。每一件都有它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次生命的守护。"

最年轻的弟子鼓起勇气问:"师父,我们真的能继承这些传统吗?"

思雨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打开了身后的柜子。里面陈列着济世堂这些年来的创新成果:

改良的显微镜,让检查更加精准;

新式手术器械,使手术更加安全;

标准化药方,确保用药准确;

实验记录,见证着医术的进步。

"传承不是简单的重复。"思雨来到实验台前,"而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我给你们展示一个案例。"

她取出一株正在试验的新药材:"这是去年从西域引进的一种止血药,我们将它与传统的止血药材进行配伍,创造出了新的疗效。"

思雨将几味药材放入研钵,熟练地碾磨:"传统医术讲究'君臣佐使',新药也要遵循这个原理。但我们可以用现代方法来验证和改良。"

她一边演示,一边解释每一步的原理。弟子们认真记录,不时提出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正是济世堂的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融合。

"师父。"一位来自江南的弟子问道,"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新技术,会不会逐渐偏离传统医道?"

思雨笑了:"来,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那是发生在去年的一个案例。一位老者病危,传统诊断方法难以确定病因。思雨用改良的显微镜检查,发现了一种罕见的病症。

"但是。"思雨说,"真正救了老者的,不是显微镜,而是我父亲教我的'整体观察法'。新的工具只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传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