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翰林院

翰林日常工作有五类,编撰史书典籍仅是其一。

一波新人还没有资格干起草文书、诏令等重要事宜,归类些史书,对各类经典书籍进行整理、校勘、注释就算是派给他们的活。

王明觉对李承平感观好是真的,但分配任务上没有对他例外,不是为了表现他大公无私,属实是不干这个,那是真的没其他活让他做。

事情交代完是真的,新人迷茫也是真的。

王明觉扶额一笑,“久安,你带人去编检厅找赵侍读,他自会安排你们。”

他没办法手把手教,只得把活甩给别人。

见此,李承平躬身行礼道:“谨记学士训诫,学生告退。”

翰林院有登瀛门内堂五楹,堂西为读讲厅,东就是编检厅,顾名思义这个厅是应对文献的编篡、校对工作的。

一早就要入职翰林院,对于衙门的人员构成李承平自是门清。

院内除了院长是正五品的学士外,还有侍读、侍讲各两位从五品学士,再下面的正六品侍读、侍讲官员若干。

姓赵的侍读,大概就是永兴十八年一鼎甲榜眼进士赵宗全,听闻他为人严苛不好相处。

人人皆传他就是因为性子刚烈得罪的人太多,导致一直难以升迁。

李承平觉得或多或少是有这方面的原因,不然为官近二十载,他的那些同年不说各个侍郎,但起点等同的翰林们可都得到了拔擢,惟有他独守空闺。

一鼎甲与庶吉士的齐齐行礼让赵宗全有点懵,刚才不是来拜访过吗?

一听是王明觉把人往他这引,赵宗全当即就面露恼怒,心中暗道王明觉不当人子,这不是平白给自己找麻烦。

可一大溜子人杵在面前,赵宗全也不好推脱,情绪一上来声音也冷了许多。

“你们大多处于留馆时期,能否在院里待得住就看你们的表现了,不符合我心理预期的,想必知道后果。”

得嘞,这算是定下师生之谊,庶吉士是否可以在散馆后留下来,赵宗全的态度应该会很重要。

但仅限于那些庶吉士,与李承平无关,他作为《太祖实录》第三十卷的编检,正带着手底下的几个划给他的同年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