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指点那几人都中了。”柳安正看着书,嘴上突然冒出这么句话。
李承平手上不停,每日一练的时辰已到,提笔挥洒着墨汁。
他看了柳安一眼,笑道:“哪有那么神,五人取中了三个。”
外面消息当真是越传越离谱,而且那几人除了杨端,基础都扎实的很,即便他不掺合,多半也会中。
柳安听多了外面传言,最近这件事总在他脑子里面打转,才想着问问情况。
府学院里,此时好不热闹,李承平连带着刘孖然这几个同窗,都在温习。
天气渐热,院内待着比屋内凉爽许多,以往宽敞的院落,因小院聚的人多,显得拥挤起来。
不过大家都沉心备考,没有多聊。
岁考当天,热浪阵阵、大日照射,让李承平想起来在田里捡稻的情景。
赶赴考舍的生员们,纷纷行走在屋檐之下,寻求一丝阴凉来避日。
李承平他们一前一后行走在屋檐下,摸了下被阳光照到的考篮,很是烫手。
岁考当然没有到启用贡院的程度,诸官学自设考场。
到时由崔提学莅临府学,亲自主持考核。
岁考时间十分简短,内容也不多,毕竟陕西官学众多,而学政大人却只有一个。
考场设在府学讲学堂内,若是分到靠窗的位置多少会有些难受。
为了防止舞弊,窗户都要全部打开,太阳直射在脸上,以往温暖的阳光,瞬间变成晒人的利器。
关乎生员们的六等划分,考场检查依旧严格,不过倒是没有到脱衣服的程度。
有辱斯文这句话,尽管读书人不常说,但总归是会在适当场合出现。
崔提学自然不会出现在监考现场,李承平觉得他此时多半是在签押房里喝着茶。
讲学堂上,仅有两名府学的助教,像雕塑一般在上面监考。
李承平一进来扫视一周,基本上都已坐满。
他手持铭牌,到自己位置前坐定。
岁考是不提供笔墨的,不仅如此,考卷和草稿纸也是另收费,跟考研收的报名费用相似。
李承平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掏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笔墨纸砚,然后轻轻地将它们放在了面前的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