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盛明白李承平话中意思,确实,一个四品大员门生故吏众多。
廪生作保而已,寻到李承平头上,反正就是很怪。
拉过李承平坐下,杨盛指了指杨端。
杨端一声不吭,闷闷地靠在椅背上发呆,仿佛对二人交谈提不起兴趣。
磨蹭着拇指上的扳指,杨盛开口道:“幼子无心举业,倾心于商贾之道。”
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杨盛无奈道:“奈何,市舶提举司最低都只要监生出身。”
果然,学历是敲门砖,市舶提举司是个肥差,关系到位还不行,还需要符合标准。
不像王朝末期,买官卖官明码标价。
如今大乾的现状,想要捐个例监,有钱还不行,最低要有个童生身份,才能入国子监镀金,不然容易惹人非议。
张口就是市舶提举司,家庭条件决定了个人发展的起点,别人说不定还在干着跑商的活,杨端就已经参与了国家贸易。
找到李承平的目的算是了解清楚,无非是为杨端作保,让陆知府斟酌着来,最好让杨端不必再来一次童生试。
李承平不失微笑的礼貌道:“学生身份低微,恐难帮大人什么。”
杨盛一听这话就急了,谁不知道你李承平颇受陆知府赏识,由你作保,再加上呈递上去的名录,事情大概率就稳了。
所谓名录,便是通过贿赂地方主官考过童生试的方式。
名录与贪污挂钩,朝廷知道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历朝历代都有这些问题,买卖名额是官员牟取私利的手段。
同时,算是朝廷默认的一种补贴官员的一种方式,依照皇帝态度而论,反正永兴帝是默许的。
原因很简单,朝廷俸禄实在是太低了,各地官员不得不巧立名目的收受贿赂。
李承平虽然不耻,但其是客观存在的。
历数华夏古今,怕是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对此问题是持零容忍的态度。
为了减少财政支出,只要不太离谱,这种方式朝廷大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只限于童生试。